“保研———豬的生活,找工作———狗的生活,考研———豬狗不如的生活”,這是當今大四學生的流行語。姑且不談學生的調(diào)侃因素,對于“保送研究生”(簡稱“保研”)的大四學生來說,在被確定保研(每年10月底)之后,直到畢業(yè)(每年6月底),幾乎有8個多月的時間,確實過著類似于“豬”的生活———吃了睡,睡了吃,不愁考試,不愁學業(yè)。相比那些正在考研考場掙扎以及正在各人才市場擠得滿頭大汗的兄弟姐妹來說,實在是太幸福了。對保研的學生來說,這8-10個月時間,無疑是可以屬于自己支配的自由時間,可是有多少學生,能把這些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學一些可以與未來研究生教育相銜接的知識,做一些可以與研究生學習接軌的課題研究,或者積累一些社會實踐能力呢?這樣的學生有,但不多。對于更多的保研生來說,四年大學學習的“目標”,經(jīng)過三年的努力已經(jīng)“達到”了,因此,這多下來的8個月,就是對自己過去努力的獎賞———放肆地休息和玩樂。同樣的情況,其實也存在于保送上大學的高中保送生中。記得幾年前,一些大、中學注意到這種情況,推出了中學保送生與大學的連讀班,讓這些被保送的學生提前進到大學開始學習,但是,由于涉及到學制問題,實施效果并不理想。對于保研的學生,有關建議希望他們能提前進研究生教育機構接受培養(yǎng),但是,由于涉及到學位問題(要到畢業(yè)時才授予)以及今后的管理問題,也很難推行。以上的問題,其實反映出兩方面的矛盾與沖突,一是計劃體系中的考試升學體制,強調(diào)的是時間節(jié)點,按部就班;而申請入學,則打亂了這種“節(jié)奏感”,強調(diào)針對受教育者本身進行教育設計,國外大學的完全學分制、多學期制就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另外,不少中學、大學在乎的是學生的升學率、就業(yè)率和讀研率,學生已經(jīng)“保送”成功,學校也就完成了培養(yǎng)任務,至于學生接下來的學習、發(fā)展,就不再是學校所操心的事了。8個月的時間,對于青春年少的學生來說,并非是一段可以“任意揮霍”的時光,對于整個教育來說,這樣的揮霍,又制造了多少的教育浪費以及人才浪費呢?有關方面不能不關注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