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論文屬于科技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yī)學發(fā)展的重要信息源,也是記錄醫(yī)學進步的歷史性文件。有統(tǒng)計資料表明,當今全世界每年通過各種刊物發(fā)表的科技論文達300~400萬篇,其中約75%發(fā)表在期刊上?梢娍萍计诳趥鞑タ蒲谐晒、交流實踐經(jīng)驗、啟迪學術思想、推動社會進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作為醫(yī)學期刊,讀者是主體,沒有讀者,期刊就失去了生命力;作者是源頭,期刊的基本素材需要作者提供。因此,欲成為醫(yī)學期刊的優(yōu)秀作者,必須了解和熟悉醫(yī)學論文的種類及撰寫規(guī)范,從而自如地撰寫醫(yī)學論文,積極地參與醫(yī)學學術交流。 醫(yī)學論文的種類較多,體裁各異,主要可分為七大類:(1)評論類;(2)論著類;(3)簡報類;(4)病例報告類;(5)綜述、講座類;(6)會議紀要類;(7)消息動態(tài)類。
一、 評論類
常見欄目:述評、專論、編者的話、編者按、編后語等。
(一)述評和專論述評類文稿是作者或編者針對某一科研項目或研究專題進行較為廣泛而深入的闡述和精辟的評論,也可對某一方面進行深入的專論。要求觀點鮮明、針對性強。中華醫(yī)學會系列雜志常見述評類欄目:述評、專家述評、專家專論、專家論壇、焦點論壇等。
(二)編者的話、編者按及編后語三者均是從編者的角度對某一刊物或某一組、某一篇具體文章的某個觀點進行評論或闡述。
(1)編者的話一般涉及面較廣,內容相對較全面。可以是編者在新的一年開始時對刊物的設想、安排,或是對讀者、作者的要求與希望;也可以是對一年工作的回顧與總結;或是對某一期文章的內容進行介紹和評論。
(2)編者按和編后語的針對性很強。一般針對具體文章或文章中的某個觀點或方法,提出編者明確的觀點和見解;或者從具體文章引出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引導讀者展開討論。編者按和編后語要求簡明扼要、觀點鮮明、語言精練、用詞準確而慎重。
二、 論著類
醫(yī)學論文的種類和體裁較多,但其中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是論著(original article)或稱為原著,醫(yī)學論著又包括實驗研究、臨床研究、臨床報告、現(xiàn)場調查研究等,均屬于一次性文獻,是報道基礎、臨床、預防等研究成果與實踐經(jīng)驗的學術性論文,他們構成了各種醫(yī)學學術性期刊的核心。作者掌握了論著的基本特征和撰寫規(guī)范,其他醫(yī)學論文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一)論著的基本要求醫(yī)學期刊的質量和水平,主要取決于刊載學術論文的質量和水平。一篇高質量和高水平的論著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1.思想性:要遵循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貫徹黨和國家對衛(wèi)生工作的方針和政策。遵守科學道德,防止政治性錯誤和泄密。
2.獨創(chuàng)性:要求其內容較已發(fā)表的文獻有新的發(fā)現(xiàn)或發(fā)明;A研究要求選題新,方法先進,有新觀點;臨床研究要求收集的病例數(shù)更多,觀察研究更深入,診斷和治療方法有創(chuàng)新,效果更佳,提出新見解等。以往許多文稿投至期刊后未被采納,主要是因為作者僅重復了過去的文獻或是教科書的內容,而缺乏新意或創(chuàng)見。
3.科學性:
(1)選題要有足夠的科學依據(jù);
(2)采用的材料和選擇的方法要有充分的可比性和必要的隨機性;
(3)如實反映研究過程,準確提供觀察數(shù)據(jù),全面分析研究資料;
(4)推理具有邏輯性,結論強調嚴謹性。
4.實用性:除少量純理論研究性論文外,大多數(shù)醫(yī)學論著應結合臨床、預防工作的實際。論著的實用價值越大,指導作用越強,讀者越歡迎。
5.可讀性:醫(yī)學論著的文字表達要準確、簡練、通順。要使用規(guī)范化的科技語體。使讀者用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多的知識和信息。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論著,編輯有權退稿。
(二)論著的整體結構多年來,醫(yī)學論著已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格式,即:前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m)、結果(results)、討論(discussion),國外取其首字母,簡稱為IMRAD,我們稱之為“四段式”。對于大多數(shù)醫(yī)學論著來講,“四段式”普遍而適用。
1.前言:或稱導言。
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論依據(jù)、研究方法、預期結果和意義等。某些研究有必要交代研究開始的年月。使讀者對本文的主旨和背景有概括的了解,以引出下文。 前言要求點明主題,抓住中心?梢陨倭恳靡酝闹匾墨I并加以分析,但不可長篇幅追溯歷史,羅列文獻。不要輕易使用“國內外首創(chuàng)”、“文獻未見報道”、“前人未曾研究”等提法,防止不恰當?shù)淖晕以u價。前言部分以≤250字為宜。
2.方法:
主要介紹研究對象(人或實驗動物,包括對照組)的選擇及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常用標題有“材料和方法”、“對象和方法”、“資料和方法”等。
(1)治療性研究要說明是否為前瞻性的隨機同期對照研究;診斷性研究則應交代診斷試驗的金標準,新試驗的理論依據(jù)和方法等。臨床研究必須介紹病例和對照者來源、選擇標準及一般情況等,并應注明參與研究者是否知情同意。
(2)實驗研究需說明動物的名稱、種系、等級、數(shù)量、來源、性別、年齡、體重、飼養(yǎng)條件和健康狀況等。
(3)個人創(chuàng)造的方法應詳細說明“方法”的細節(jié),以備他人重復。改進的方法應詳述改進之處,并以引用文獻的方式給出原方法的出處。直接引用他人的方法,應以引用文獻的方式注出方法的出處,不需展開描述。
(4)藥品、試劑應使用化學名稱,并注明劑量、單位、純度、批號、生產(chǎn)單位及生產(chǎn)時間。
(5)儀器、設備應注明名稱、型號、規(guī)格、生產(chǎn)單位、精密度或誤差范圍。無須描述其操作原理。
(6)應說明具體的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及其選擇依據(jù)。應注意臨床研究方法必須以不損害患者的利益為準則,實驗研究方法應對臨床工作有實際指導意義。
3.結果:這是論著的核心部分。論著的學術價值如何,主要取決于這一部分。
(1)結果中不應簡單羅列研究過程中所得到的各種原始材料和數(shù)據(jù),而必須將其歸納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然后用文字或圖、表進行表達。
(2)結果的敘述要求真實和準確。不論結果是陽性還是陰性,肯定還是否定,臨床應用成功還是失敗,都應該如實的反映。
(3)論著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都要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處理。對均數(shù)和百分率應進行顯著性檢驗,否則易于造成假象。應注意區(qū)別結構指標(比)與強度指標(率)的不同。當統(tǒng)計學的顯著性檢驗顯示P值<0.05或<0.01時,應分別寫為“差異有顯著意義”或“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
4.討論: 此段主要是對本文研究結果進行評價、闡明和推論。這一部分的內容因文而異,大致包括:
(1) 闡述本文研究工作的原理和機制;
(2) 說明本文材料和方法的特點及其得失;
(3) 比較本文結果與他人結果的異同,分析各自的優(yōu)越性和不足;
(4) 對本文研究結果進行理論概括,提出新觀點;
(5) 對各種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和評價;
(6) 提出今后探索方向和展望等。當然以上問題不可能在每篇文章中面面俱到,要因文制宜,言之有物。討論要緊扣本文研究結果,突出新發(fā)現(xiàn)和新觀點,避免重復前述內容和以往文獻曾報道的內容,但也不能僅僅描述為與他人的報告“相一致”、“相符合”等。討論一般不列圖和表。
(三)論著的層次布局
1.文題: 要畫龍點睛,高度概括全文主旨。中文文題一般<20個字,英文文題應與中文文題內容一致。文題中一般不使用標點符號。盡可能不設副標題。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認的縮略語、字符、代號等。文題中的外國人名用原文。
2.作者姓名和工作單位名稱:
(1)作者署名表示對論文內容負責,也是對作者著作權的尊重。署名者不可過多,必須是參加全部或主要工作者;對本文內容負責并能進行答辯者。
(2)作者排序按貢獻大小,在投稿時確定,不允許隨意增刪或改動。
(3)作者工作單位應寫全稱及郵政編碼。盡可能注明通訊作者的e-MAIL地址。
(4)論文決定刊用后,應請全部作者在《論文專有使用權授權書》上逐一簽名,將論文專有使用權授予中華醫(yī)學會。
3.中、英文摘要:
(1)摘要位于正文前,有相對獨立性和自鳴性。中華醫(yī)學會系列雜志一般采用結構式摘要,包括四大要素,即目的、方法、結果、結論。
(2)中、英文摘要采用第三人稱寫法,不列圖、表,不引用參考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
(3)中文摘要如使用英文縮略語,應于首次使用時給出其中、英文全稱;英文摘要中使用縮略語,應于首次使用時給出其英文全稱。
(4)中文摘要在400個字左右;英文摘要可略詳細些,在600個實詞左右;中、英文摘要的主要內容相一致。
更多醫(yī)學論文發(fā)表及評審條件相關信息推薦:
2015-2016年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CSCD期刊目錄專題
醫(yī)學全在線-論文頻道(m.zxtf.net.cn/lunwen/)第一時間整理發(fā)布全國各地醫(yī)學職稱評審公告、評審結果、論文評審條件、期刊目錄等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