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年
|
漢語拼音 | PANYANG
|
拉丁名 | Ovis ammon Linnaeus.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hù)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苿游锉P羊的角、肺、睪丸、肉。
|
動植物形態(tài) | 體格較粗壯,身高1.1m,長約1.5~1.7m。肩高于臀,站立時體形稍向后傾斜。耳小,頦下無髯須。四肢雖細(xì),但強(qiáng)勁有力。蹄小而堅實。尾短。具眶下腺及足腺。雄性頭大,角粗大,且基部更甚,角往兩側(cè)呈360度角的圓形旋轉(zhuǎn),角尖向外側(cè)上翹。角前緣環(huán)生突出的橫棱,但近角尖處漸趨模糊。雌性角小。全身呈淺灰棕色,背部及兩側(cè)夾雜白色毛。腹下部白色。臀部有一白色斑,且延伸到后肢后面,尾上具有一棕色中線。夏毛短而色淺;冬毛厚而色深。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藏、青海和西北其他省區(qū)及內(nèi)蒙。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棲息于山麓、高原,尤以石山常見。擅長爬山越嶺,攀登裸巖高山,步履穩(wěn)健。冬季常遷移到平原索食。行動敏捷,視覺、聽覺、嗅覺很靈,不易受猛獸所襲。以禾本科植物和雜草等為食。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冬末交配,妊娠期5個月,每胎1~2仔。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捕宰盤羊后,取角燒炭,研細(xì)。取肺、睪丸、肉鮮用或晾干,研細(xì),備用。
|
藥用部位 | 以角、肺、睪丸、肉等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經(jīng)對本屬多種動物分析: 1角:含多肽類、甾類、角蛋白、多種氨基酸等。 2.肺及心:含蛋白質(zhì)、硫胺素、核黃素、抗壞血酸、尼克酸、維生素A、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等多種脫氫酶及鈣、磷、鐵。 3.肉:含蛋白質(zhì)、脂肪、糖、鈣、磷、鐵、核黃素、硫胺素、尼克酸、膽甾酸、胰蛋白酶原(trypsinogen)。血含多種蛋白質(zhì)、葡萄糖、少量脂類與無機(jī)鹽等。血清含鐵傳遞蛋白B、C、D、E(transferrin B、C、D、E)及胎蛋白(fetoprotein)。 4.膽汁:含膽酸、去氧膽酸、鵝去氧膽酸,且多與牛磺酸、甘氨酸結(jié)合;含膽色素(膽紅素、膽綠素)、脂肪酸、膽甾醇、卵磷脂、粘蛋白等。 5.肝:含蛋白質(zhì)、脂肪、糖、鈣、磷、鐵、維生素A、硫胺素、尼克酸、抗壞血酸。胰腺含胰島素和高血糖素(glucagon)、肌醇、卵磷脂,其分泌液含胰脂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羧基肽酶(carboxypeptidase)、乳糖酶、核酸酶。 6.腦:含核黃素、硫胺素、尼克酸、卵磷脂、腦苷脂類(cerebroside)、蛋白質(zhì)、脂肪及豐富的抗壞血酸,尚含鈣、磷、鐵。 7.脂:以含甘油脂為主。脂肪酸以棕櫚酸、硬脂酸為主,含少量的肉豆蔻酸,不飽和酸以油酸為主,另含亞油酸。 8.眼:含多肽、核苷酸、多種氨基酸及微量鈣、鎂等金屬離子。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湯劑。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yīng)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兔,小鼠。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盤羊角味苦,辛,性涼。
盤羊肉味甘,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盤羊角:治瘟病時疫。盤羊肺: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而引起的小腹痛及肺病。盤羊睪丸:治腎病。盤羊肉:治邪病(精神病)。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3~6g。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盤羊肺、干姜、陳酥油共制湯劑,同時配合水柏枝甘露浴熱熨和火灸十七椎節(jié),可治婦女的小腸婦血癥。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四部醫(yī)典》在講述醫(yī)治婦女病時記載:小腸婦血癥,藥用大黃、訶子湯潤瀉;外用水柏枝、甘露浴熱熨、火灸第十六椎節(jié),盤羊肺、干姜、陳酥油制劑令服!毒е楸静荨酚涊d:盤羊骨可治瘟病。盤羊角治瘟病時疫,烤熱氣熏治寒蟲。盤羊肺治居察病。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