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加解
|
漢語拼音 | ZICAORONG
|
拉丁名 | Laccifer lacca Kerr.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膠蚧科動物紫膠蟲的雌體所分泌的膠質(zhì)。
|
動植物形態(tài) | 雌蟲體為不規(guī)則的圓球狀,呈黃褐色至紫紅琥珀色。其表面有突起3個,其中之2個為中胸氣門,另1為肛門;氣門周圍環(huán)繞有絲狀蠟質(zhì)。無足,腹部無氣門。有不易見的細小觸角。肛門四周有肛門環(huán)和肛門棘包圍。雄成蟲紅色,身體長梭形,體長2~3mm;前方有1對背單眼及1對腹單眼,皆細。挥|角1對,細長,向前伸;翅薄,或缺如;足3對,細弱,呈淺黃色。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四川、臺灣、廣東等省,西藏亦有分布。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該蟲年發(fā)生2代。幼蟲分別于4~5月、9~10月間孵化。孵化后的幼蟲爬于寄主樹如鈍葉黃檀、秧青、三葉豆、泡火繩、酸香、大葉榕、小葉榕等樹的嫩枝上聚集,吸取樹汁的同時分泌膠質(zhì)覆蓋體外。膠質(zhì)干燥后為堅硬的固體,且連成一片,雌雄蟲均在其固有的膠殼內(nèi)發(fā)育。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7~8月間將成熟的紫膠連枝剪下,取膠去枝,置干燥、陰涼通風(fēng)處,至干燥不結(jié)塊。
|
藥用部位 | 以雌體所分泌的膠質(zhì)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呈長短寬狹不一的半圓柱狀,長1~7cm,寬1~1.5cm,表面紅黃色或紫褐色,凹凸不平,有皺紋及小蟲眼孔隙。附著于樹枝處呈凹溝狀,邊緣鈍圓。質(zhì)硬而脆,斷面可現(xiàn)放射狀排列的長圓形蟲窩,常見內(nèi)有白色粉末或紫黑色蟲尸體。氣微,味微澀。以塊大、色紫褐、質(zhì)堅、無雜質(zhì)者為佳。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蟲膠含樹脂65%~80%,蠟4%~8%,水分1%~4%,糖、蛋白質(zhì)、鹽類2%~6%,水溶性紫紅色素0.6%~3%9水及醇不溶物(尸體、木質(zhì)、沙、土類)7%~8%。其中樹脂為聚酯化合物,可分為硬樹脂和軟樹脂,前者含量約70%;色素主要含蟲膠紅酸A(1)(laccaic acid A(1))、蟲膠紅酸A(2)(laccaic acid A(2),m.p.>300°)、蟲膠紅酸B(laccaic acidB)、蟲膠紅素(erythrolaccin),還含有去氧蟲膠紅素(deoxyerythrolaccin)、異蟲膠紅素(isoerythrolaccin);蠟為蟲漆蠟醇、紫膠蟲醇等與蟲漆蠟酸、紫膠蟲酸等所組成的酯。 成熟雌蟲所分泌的蜜露含門冬氨酸、甘氨酸、天冬酰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脯氨酸、絲氨酸、蘇氨酸、纈氨酸、精氦酸、α-丙氨酸、β-丙氨酸、組氨酸、賴氨酸、蛋氨酸、酪氨酸、高絲氨酸(homoserin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丸劑,散劑,膏劑。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yīng)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涼、輕。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紫草茸有涼血、解毒、發(fā)痘、催生的功用。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治血癆熱,痘毒不易透發(fā),難產(chǎn)等癥。
|
用法用量 | 1.5~6g。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方一:十八味降香丸:降香240g,木香100g,石灰華140g,甘青青蘭140g,紅花160g,紫草茸140g,丁香40g,茜草160g,肉豆蔻30g,藏紫草200g,小豆蔻30g,短管兔耳草140g,草果30g,矮紫堇140g,訶子200g,哇夏嘎140g,蓮座虎耳草120g,牛黃2g。以上十八味,除牛黃外其余粉碎成細粉,過篩,加入牛黃細粉,混勻,用水泛丸,干燥,丸重0.6g。有干壞血;降血壓,理氣的功能。用于多血癥及高血壓引起的肝區(qū)疼痛,口唇、指甲發(fā)紺,口干音啞,頭暈眼花等癥。一次4~5丸,一日3次。 方二:三味紅湯散:茜草300g,紫草茸260g,藏紫草300g。以上三味,粉碎為粗粉,過篩,混勻,為棕色粗粉,味澀。有清肺、消炎、止咳的功用。用于肺充血、咳嗽、背脹痛、音啞、口干等癥。一次2~3g,一日2一3次,煎服。 方三:五味余甘子散:余甘子(去核)100g,紫草茸10Qg,哇夏嘎100g,茜草100g,矮紫堇100g。粉碎成粗粉,過篩,混勻,即得。有止血功用。用于鼻衄,肺咯血,月經(jīng)過多等癥。一日2次,每次3~5g,煎服。 方四:“帕旺郎布”、黃蘑菇、鐵屑粉、雞蛋、紫草茸等。配合,外涂和內(nèi)服,可消創(chuàng)傷紅腫。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據(jù)《晶珠本草》記載:紫草茸治血癆熱。本品之名有加解、札都、吉丹、洛赫達、厘達木、拉卡、相肖、森貝車合、拉茂達參、恰居若瑪、加吉合、加嘎合、翠、潑翠等。該品為剛徐嘎樹的樹脂,由于采收時間不同,分為兩種;一種為卓翠,很明亮有光澤,一種為那舒合,紅黑色。紫草樹像樺樹,花瓣內(nèi)紅背黑,花蕊黃色,剛徐嘎樹脂,即為本品,實為紫膠蟲分泌物!段稓忤F鬘》中說:紫草茸涼、輕,為治血病的藥物。紫草茸去掉色汁后的殘渣,稱為拉嘎犬,即紫膠。紫膠功效能治肺腎勞熱、眼病、癔病等。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紫草茸為本品寄主于數(shù)種黃檀屬(Dalbergia spp.)、火繩屬(Eriolaena spp.)等為主的幾十種植物而分泌的膠質(z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