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  |   蒙古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學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苗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藥 >> 正文:纈草 -苗藥邦柏藥物說明書
    

纈草

  
漢語拼音
Jie cao
苗藥名
苗藥拼音
別名
邦柏
考證
本品載于《認藥白晶鑒》!墩J藥白晶鑒》稱:“生于陰坡草坪,莖紫色,葉形如松石盤,花紅色,芳香。”《無誤蒙藥鑒》所述形狀同上,并附植物形態(tài)圖1幅。上述植物形態(tài)及附圖特征與蒙醫(yī)所沿用的纈草形態(tài)特征基本相符,故認定歷代蒙醫(yī)藥文獻所載的邦柏即珠勒根-呼吉(纈草)。
中藥材基原
為敗科植物纈草、黑水嫩草、寬葉纈草、西北纈草的根及根莖。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1.纈草 Valeriana officinalis L. 多年生草本,高100~150cm。具紡錘狀根莖及數(shù)條細長須根。莖直立,有縱條紋。基生葉叢生,長卵形,為單數(shù)羽狀復葉或不規(guī)則深裂,小葉片9~15,頂端裂片較大,全緣或具少數(shù)鋸齒,葉柄長,基部呈鞘狀;莖生葉對生,無柄,抱莖,單數(shù)羽狀全裂,裂片每邊4~10,披針形,全緣或具不規(guī)則粗齒;向上葉漸小。傘房花序頂生,排列整齊;花小,白色或紫紅色;苞片羽裂,裂片長圓形;雄蕊3,較花冠管稍長;子房下位,長圓形、蒴果光滑,具1種子。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子山坡草地,適于酸性肥沃土壤。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 2.黑水纈草 Valeriana amurensls Smlr.ex Kom. 多年生草本,高達1.5m。根細長有香氣,根莖不規(guī)則塊狀。莖上部具有柄的腺毛。葉對生,奇數(shù)羽狀分裂,長15~20cm;基生葉柄長約20cm,莖出葉柄向上漸短至無柄,具糙毛;基部的第1~2對小葉較小,中央裂片最大,寬卵形,常與上部第1對小葉合生或密接,先端圓鈍,基部楔形或廣楔形,邊緣有粗大牙齒。多歧聚傘花序頂生;花梗被具柄的腺毛和粗毛;苞片羽狀分裂,長2cm;小苞片羽狀全裂至條狀,長1cm,均具腺毛;花萼內卷;花冠淡紅色,漏斗狀,長3~5mm,5裂;雄蕊3;子房下位。瘦果窄三角卵形,長約3mm,先端有毛狀宿萼;ㄆ6~7月,果期7~8月。生于山坡草甸或落葉松和燁木林下。分布于黑龍江、吉林和遼寧。 3.寬葉纈草 Valeriana officinalis 1.var.latifolia Miq. 寬葉纈草為纈草的變種,其區(qū)別在于葉裂片較寬,中裂片較大,裂片為具鋸齒的寬卵形,裂片數(shù)較纈草為少,通常5~7枚。花、果期同纈草。 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林下或溝邊。分布同纈草。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等地野生的僅有本變種。 4.西北纈草 Valeriana tangutica Bata L. 多年生低矮細弱草本,全株無毛,高8~20(~30)cm。葉小形,基生葉叢生,葉質薄,羽狀全裂,裂片全緣,頂端葉裂片大,心狀卵形、卵圓形或近于圓形,長8~18mm,寬6~12mm,兩側裂片1~2(~3)對,疏離,顯著較頂生裂片小,長僅3~4mm,近圓形,具長柄;莖生葉2對,疏離,長2~4cm,3~7深裂,裂片條形,先端尖。傘房狀聚傘花序,較密集成半球形,苞片及小苞片條形,全緣;花萼內卷;花冠白色,外面粉色,細筒狀漏斗形,先端5裂,裂片倒卵形、圓形;雄蕊長于裂片,花藥完全外露;子房狹橢圓形,無毛。果實平滑,頂端有羽毛狀宿萼;ㄆ6月。 生于山地礫三質坡地、石崖及溝谷中,并可進入亞高山帶。分布于內蒙古、甘肅、青海等地。
栽培與養(yǎng)殖
生物學特性 性喜濕潤,宜選地下水位高或低洼地種植,并要有良好的灌溉條件,耐澇,也較耐旱。土壤以中性或弱堿性的砂質壤土為好。 栽培技術 在播種前或育苗移植前1月翻地,翻地前每1hm2用腐熟廄肥35700kg,與無機肥料合用作基肥,效果更高。翻后耙平,使主粒細小均勻、土面平整。用種子繁殖,有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①直播:春播宜在解凍后,北京地區(qū)宜在3月底或4月初。秋播必須使播后當年不出苗為妥。播種前須先作壟,壟寬約65cm,高12~16cm,壟上開溝,深1~2cm,播后覆以薄土,立即澆水。每1hm2播種量為7.5kg。②育苗移栽:溫床寬約1.3m,底墊15cm厚的糞1層,用腳踏實后上覆15cm厚的土,然后澆水,使馬糞發(fā)熱,于3月初按行距6cm劃行條播,播后覆蓋細土,13~15d即可出苗。50~60d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可按行株距60cm×30cm開穴移栽,每穴2~3株,壓實、澆水。 田間管理 應勤澆水,幼苗期間勤松土,當根露出土面時,及時培土。追肥第l次在6月底種子成熟期,第2次在8月上旬,每1hm2共用硫酸銨225kg、過磷酸鈣225kg、氯化鉀45~60kg,每次各施1/2量,開溝后將肥料撒于溝中,然后覆土灌水。 病蟲害防治 雨季及時排水,可減輕根腐;發(fā)現(xiàn)病害,及時拔除病株。蟲害主要有螻蛄、蚜蟲。螻蛄用毒餌誘殺;蚜蟲用化學藥劑防治。
采收加工
9~10月間采挖,去掉莖葉及泥土,曬干。
藥材鑒別
性狀鑒別(1)纈草 根莖呈類圓柱形,較粗短,長0.5~2cm,直徑0.4~1.5cm,表面黃棕色至褐色,粗糙,有葉柄殘基,上端有殘留莖基,中空,有的根莖有橫生分枝,遠端節(jié)部有蔓基殘留,節(jié)間長1~2cm,根莖周圍和下端叢生多數(shù)細根,末端纖細,表面黃棕色至褐色,具縱皺紋。質稍韌,斷面周圍黃褐色或褐色,中心黃白色。有特異臭氣,干品更濃。味微辣,后微苦,且有清涼感。 以根頭粗壯、根長、表面黃棕色、氣味濃烈者為佳。 (2)黑水纈草 根莖呈頭狀,長0.3~1.4cm,直徑0.3~1cm,表面棕黃色,頂端殘留有棕黃色地上莖和葉柄殘基,四周密生多數(shù)小細根。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中間有空隙。具特殊臭氣,味微苦。 (3)寬葉纈草 藥材性狀與纈草基本相似。 顯微鑒別 纈草根橫切面:表皮細胞1層,細胞較大,類方形、長方形,栓化。下皮層細胞2~4層,類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壁稍厚。皮層較寬,占根的大部分,有的可見裂隙和油細胞散在。內皮層細胞1層,微木化,細胞切向排列,凱氏點明顯,有油滴散在,外側有單個或2~3個厚壁細胞斷續(xù)排列成環(huán)狀,有的可見網狀壁孔。中柱鞘細胞1~2層,切向排列,有的不明顯。維管束外韌型。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排列成環(huán)狀,導管和木纖維均木化。髓細胞壁稍厚,有的有裂隙。薄壁細胞中含淀粉粒。幼小的根可見初生木質部為四原型。 纈草根莖橫切面:特征與根類同,區(qū)別點在于髓部較根的髓部大,且分布有石細胞群。 粉末特征:淺黃褐色。①淀粉粒眾多,多數(shù)單粒,直徑4~35μm,臍點為點狀、星狀等,也有由2~5個組成的復粒。②石細胞成群或單個散在,胞腔大小不一。③纖維成束或單個散在,淺黃色。④表皮細胞長方形或方形,垂周壁波狀彎曲,淡黃棕色或黃棕色。⑤內皮層細胞長方形,有較密的橫紋,外側有單個的厚壁細胞,有的可見網狀壁孔,有的呈連珠狀增厚。⑥導管為具緣紋孔及網紋。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約2g,用乙醚5~10ml冷浸30min,不斷振搖。濾過,取濾液lm1,置水浴上蒸干,加2滴2,4-二硝基苯肼,即產生黃色沉淀。 (2)取本品粉末約2g,用水飽和正丁醇5ml提取,取濾液約lm1,加2滴稀鹽酸,分層(勿振搖)加2滴碘化汞鉀試液,于兩液界面下,產生白色沉淀。 (3)取本品乙醇浸出液0.5m1,加醋酸緩沖液(PH4.6)5m1,加甲基橙試液0.lm1,氯仿5m1,混合振搖,分取氯仿層,加入硫酸乙醇液(硫酸12m1,無水乙醇80ml)3m1,氯仿層顯紅色。
化學成分
根含揮發(fā)油0.5%~2%,主要成分是異成酸龍腦酯(bornyl isiovalerate),α-蒎烯(pln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1],纈草萜烯酸(valerianol),纈草萜醇酸(valerenolicacid)[2]等。又含纈草堿(valerine),獼猴桃堿(S)-(-)-actini-dine],纈草根堿(valerianine)等生物堿[3,4]。尚含纈草三酯(valeeotriate),異戊酰基羥基二氧纈草三酯(isovaleroxx hx-droxy dihydroyaltrate),纈草苦苷(valerosidatum)[5,6]。
藥理作用
1.鎮(zhèn)靜、催眠、抗驚厥作用  纈草具有鎮(zhèn)靜作用,能加強大腦皮層的抑制過程,降低反射興奮性,解除平滑肌痙攣[1]。小灌服纈草揮發(fā)油可明顯延長戊巴比妥鈉所致小鼠的睡眠時間,還可拮抗戊四氮的陣攣性驚厥[2]。
2.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纈草乙醇提取物注入離體耳、后肢及腎臟的血管后,流量立即增加[3]。纈草水提取物對犬、、兔有降壓作用[4],給兔、大鼠靜注纈草提取物能明顯對抗氯仿-腎上腺素、烏頭堿、氯化鈣誘導的心律失常[5]。
3.其他作用  纈草提取物對四氯化碳性兔肝細胞壞死,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還有抗利尿作用[1]。
性味
味苦,性原。效輕、鈍、稀、柔。 1.《光注釋集》:“味苦! 2.《無誤蒙藥鑒》:“性原,效輕!
功效
清熱,解毒,鎮(zhèn)靜,消腫,止痛。
主治
主治毒熱,陳熱,心悸,失眠,心神不安,癲癎。 1.《認藥白晶鑒》:“清陳熱、毒熱,治癱癥。” 2.《蒙醫(yī)藥選編》:“消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
附方
治濕病、擴散熱、白喉 草烏(制)、硇砂(制)、麝香、牛黃、熊膽各5g,刺柏、貫眾、紅花、纈草各10g。制成水丸。每次0.5~1.5g,晚睡前溫開水送服。孕婦及年老體弱者慎用。(《蒙醫(yī)藥方劑選》九味吉召木丸)
制劑
臨床研究
參考文獻
化學成分 (1)Lemberkovics Em et a1.C A,1978,88:197425p (2)Bos R,et a1.Phytochemistry,1986,25(4):133 (3)Szentpetery G R,et a1.C A,1964,60:10475c (4)Johnson R D,et a1.Phytochemistry,1971,10(12):3334 (5)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6.2631 (6)Thies P W,e
苗藥名出處
參考
《中華本草》蒙藥卷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 名: (必填項)
    評論內容: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