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Si leng dou
|
傣藥名 | 吐崩
|
別名 | 拖崩
|
中藥材基原 | 為豆科植物四棱豆的塊根。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四棱豆 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1.)DC.又名:翼豆、翅豆、楊桃豆、四角豆《食用豆類作物》,四翅豆(云南)。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根系發(fā)達,有主根、側(cè)根、塊根,具根瘤。莖蔓生,圓柱形,長3~5(~10)m,有分枝3~7,莖節(jié)具不定根。通常為三出復(fù)葉,稀2出~5出復(fù)葉;小葉寬卵形或呈三角狀卵形,全緣,稱端急尖,無毛;托葉長圓狀,小葉有小托葉。總狀花序腋生,長達15cm;花2~10,著生于花序軸頂端;萼齒5,上面2枚合生;花冠淺藍色,長2.5~4cm,旗瓣寬卵形,先端有凹,基都有耳,翼瓣亦有耳.龍骨瓣內(nèi)彎;二體雄蕊(9)+1,花粉料圓形,黃色;子房上位,花柱彎曲,柱頭扁球形,周圍被細長茸毛。莢果近長方形,長6~30cm,可達70cm,寬2.5~3.5cm;翅寬約0.5cm,綠色、紫色或紅色;具四棱及4條鋸齒狀縱脊,有橫隔膜。種子8~21,近四球形,平滑有光澤,直徑約0.6cm,長1cm,〔白色、褐色、黃褐色和黑色,具斑紋;種臍很小。
生于海拔500~1300m的地區(qū)。我國浙江、湖南、海南、廣東、廣西和云南西雙版納地區(qū)有栽培。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備用。鮮品隨用隨采。
|
藥材鑒別 | |
化學(xué)成分 | 塊根含四棱豆塊根胰胃蛋白酶抑制劑(winged beau tubers trypsin inhibitor WBT-TI)I和Ⅱ[3]。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淡,性平。入水、土塔。
|
功效 | 法火解毒,消腫止痛。
|
主治 | 主治“說鳳令蘭,攏沙龍接喉改板”(口舌生瘡,牙齦腫痛),“攏沙龍接火,唉米習(xí)特來”(咽喉腫痛,咳嗽痰多),“攏!保ㄐ”銦釢弁)。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用水磨汁。外用:適量,磨水含漱。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 | 化學(xué)成分
[1]Murugiswamm B,et al.C A,1990,112:3398c
藥理
[1]Murugiswamy B,et a1.C A,1990,112:3398c
[2]Higuchi Masako,et a1.C A,1989,110:191423n
[3]De Lumen Benito(),et a1.C A, 1987,107:76289z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德宏)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