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Da Jie gu cao
|
傣藥名 | 芽端項
|
別名 | 涼喉草
|
中藥材基原 | 為茜草科植物攀援耳草的全草。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攀援耳草 Hedyotis scandens Roxb.又名:涼茶喉《全國中草藥匯編》。
多年生攀緣狀草本,長5~10m。主根發(fā)達,圓柱形,多彎曲。莖有糟及細條紋,無毛,節(jié)膨大,節(jié)上有明顯合生的托葉鞘,鞘具纖毛,多分枝;小技具棱,老時呈圓柱形。單葉對生,葉柄短;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11cm,寬1.5~4cm,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楔形,上面綠色,下面白綠色,全緣,兩面平滑無毛,側(cè)脈不明顯。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或頂部腋生,花小,密集,花冠管短。蒴果覺倒卵形,棕黑色;ㄆ谙募。
生于海拔1300~1800m的向陽山坡、灌木叢中。分布于廣東、云南。
|
采收加工 | 四季可采,洗凈切碎,曬干備用,或用鮮品。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莖具四棱,有槽及細條紋,節(jié)膨大。節(jié)上有托葉鞘,鞘具纖毛。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后呈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11cm,寬1.5~4cm,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換形,全緣,無毛;托葉鞘具纖毛;葉柄短。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或頂部腋生,花小,密集。蒴果寬倒卵形,棕黑色,具宿萼。氣微,味淡。
|
化學(xué)成分 | 莖含表黏霉烯醇(epiglutinol),羽扇豆醇(lu-peol),谷甾醇(sitosterol)和豆甾醇(stigmasterol)[1]等。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苦,性涼、入水、土塔。
|
功效 | 清火解毒,利水化石,祛風(fēng)除濕,續(xù)筋接骨,消腫止痛。
|
主治 | 主治“攏牛哈占波”(小便熱澀疼痛,尿路結(jié)石),“攏害埋冒攏,唉,攏沙龍接火”(高熱不退,咳嗽,咽喉腫痛),“匹亨”(蕈中毒),“攏梅蘭申”(風(fēng)寒濕痹證,肢體關(guān)節(jié)酸痛,屈伸不利),“阻傷、路哈”(跌打損傷、骨折)。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 | 化學(xué)成分
[1]Jabbar A,et al.C A 1996,125(1):190637h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