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國藥典》(2000年版)。 |
劑型 | 丸劑 |
藥物組成 | 紫蘇葉48g,前胡80g,葛根80g,苦杏仁80g,桔梗80g,半夏(制)80g,陳皮80g,浙貝母80g,天花粉80g,枳殼80g,茯苓64g,木香24g,玄參80g,甘草64g。 |
加減 | |
功效 | 解表宣肺,止咳化痰。 |
主治 | 用于小兒感冒發(fā)熱,咳嗽痰多。 |
制備方法 | 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丸重3g,小兒周歲每次半丸,2-3歲每次1丸,日2次口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主要有解熱,抗菌,鎮(zhèn)咳,祛痰等作用。 1.解熱:本品中的紫蘇葉、葛根、桔梗、玄參均有不同程度的解熱作用。 2.抗菌抑菌:木香、桔梗、紫蘇葉、前胡、天花粉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抑菌作用,它們能抑制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傷寒桿菌,并能提高溶菌酶的活性。 3.祛痰鎮(zhèn)咳:桔梗、制半夏、浙貝母具有祛痰作用,苦杏仁、葛根、浙貝母、木香可通過擴張支氣管達鎮(zhèn)咳作用。 4.抗炎。桔梗粗皂甙有抗炎作用。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本品為黑綠色的大蜜丸;味微苦、辛。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 (l)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淀粉粒卵圓形,直徑35-48μm,臍點點狀、人字狀或馬蹄狀,位于較小端,層紋細密。不規(guī)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葉肉組織中有小草酸鈣簇晶,直徑4-8μm。草酸鈣針晶成束,長32-144μm,存在于黏液細胞中或散在,纖細。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組織中。聯結乳管直徑14-25μm,含淡黃色顆粒狀物。石細胞橙黃色,貝殼形,壁較厚,較寬一邊紋孔明顯。石細胞黃棕色或無色,類長方形、類圓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直徑約至94μm。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纖維成束,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的壁木化增厚。具緣紋孔導管大,直徑約至400μm,多破碎,有的具緣紋孔六角形或斜方形,排列緊密。 (2)取本品10g,切碎,加甲醇30ml,加熱回流l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檢皮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飽和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高效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10O:17:13)為展開劑,展開,展距約5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20:10:1: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展距約8cm,取出,晾干,噴以三氯化鋁試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