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醫(yī)原1861年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土藿香6g,川樸3g,姜半夏4.5g,赤苓9g,杏仁9g,生苡仁12g,白蔻末1.8g,豬苓4.5g,淡香豉9g,澤瀉4.5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濕溫初起,惡寒無汗,身熱不揚(yáng),肢體困倦,肌肉酸疼,面色垢膩,口不渴或渴不欲飲,胸脘痞悶,大便溏而不爽,舌苔白滑或膩,脈儒緩或沉細(xì)似伏。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感冒以本方加減:藿香、半夏、蔻仁、厚樸各6g,茯苓、澤瀉、杏仁、淡豆豉各10g,薏苡仁10g。日1劑水煎服。風(fēng)寒偏重加羌活、桂枝、防風(fēng);風(fēng)熱偏重加牛蒡子、柴胡、薄荷;暑濕型加香薷、銀花;頭痛甚加荊芥穗、川芎、白芷;咳嗽加桔梗、紫菀、款冬花。治療感冒80例,結(jié)果:治愈78例,2例在治療中出現(xiàn)合并癥后收住院,治愈率97.5%。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