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湖南中醫(yī)雜志1988,(6):7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黨參12g,赤芍12g,竹茹12g,桃仁12g,川芎12g,山萸肉12g,澤瀉15g,丹參20g,銀花30g,益母草30g,白茅根30g,板藍(lán)根30g,半邊蓮30g。 |
加減 | 腎陽虛者加仙靈脾;脾陽虛者加白術(shù)、山藥;肝陽上亢者加杜仲、川牛膝,咽喉痛腫者加射干、連翹;瘀血顯著者丹參、益母草用量加倍。 |
功效 | |
主治 | 慢性腎炎。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2個月為1個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慢性腎炎36例中,男30例,女6例,年齡15-56歲,病程6個月至8年。根據(jù)1977年10月北戴河腎炎座談會制定的標(biāo)準(zhǔn)確診,其中普通型)4例,腎病型16例,高血壓型4例,隱匿型2例。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尿蛋白陰性,腎功能恢復(fù)正常者為完全緩解,共26例,占72.7%;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尿蛋白在(+)以下,腎功能基本正常者為基本緩解,共6例,占16.7%;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尿蛋白減少,腎功能有所改善,但仍不正常者為部分緩解;共3例,占8.33%;無效1例,占2.77%;總有效率為97.33%。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