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時珍國藥研究1993,4(1):11 |
劑型 | 膏劑 |
藥物組成 | 樟腦10g,薄荷12g,五加皮15g,全蝎30g,龜板膠30g,薄公英46g,紫花地丁45g,當(dāng)歸30g,川芎45g,白芷30g,細(xì)辛10g,尋骨風(fēng)30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原發(fā)性三叉神經(jīng)痛。 |
制備方法 | 上藥除樟腦、龜板膠外,均經(jīng)炮制,干燥粉碎成粉。取香油500-750g在鍋中燒至滴水成珠時,加入上藥,充分?jǐn)嚢杈鶆颍幕鹬练,冷涼即成膏狀。?g左右為1丸,用塑料紙包好備用(密封)。 |
用法用量 | 用時略加溫即軟化,壓成圓餅狀,敷貼于所需之處。均貼敷于患側(cè),據(jù)受累神經(jīng)不同,選擇不同的穴位。第Ⅰ支病變者取太陽、印堂穴,第Ⅱ支病變者取下關(guān)、四白穴,第Ⅲ支病變者取頰車、地倉穴,兩支或三支同時發(fā)病者,聯(lián)合取穴。另外取阿是穴。3日更換1次,痊愈為止。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本組65例中,男24例,女41例;年齡16-72歲;病程25日至12年。治愈(疼痛消失)62例;顯效(疼痛較治療前明顯減輕)1例;好轉(zhuǎn)(疼痛較治療前減輕,間歇期較治療前延長)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46%。多數(shù)在敷貼后1-2小時疼痛減輕。治愈時間最短6日,最長31天,隨訪1年,其中2例復(fù)發(fā),又均在8日內(nèi)獲愈 。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