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四川中醫(yī)1989,7(5):32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柴胡12g,黃芩12g,半夏12g,烏賊骨12g,丹參12g,泡參9g,蒼術(shù)9g,厚樸9g,陳皮9g,藿香9g,炙甘草3g,川貝(另包沖)3g。 |
加減 | 消化功能差者加二芽各31g,山楂12g;萎縮性胃炎加雞內(nèi)金15g,去烏賊骨、川貝;膽汁返流性胃炎加茵陳、竹茹各12g;胃中冷痛者加桂枝12g;便秘者加火麻仁15g;口干加花粉、寸冬各12g。 |
功效 | |
主治 | 胃痛。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飯前服,15日為1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胃痛100例,隨機分中藥組及對照組,對照組予痢特靈0.1×15日,口服。療效評定采用兩組資料比較法,用等級資料的秩和檢驗來分析確定療效。結(jié)果:中藥組平均秩次小,則療效快;西藥組秩次大,則療效慢。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