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云南紫草烏 |
漢語拼音 | shui cao wu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毛茛科植物馬耳山烏頭的塊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馬耳山烏頭,多年生草本,高40-0cm。塊根圓錐形,長約2cm。莖直立,被反曲短柔毛。葉互生,莖下部葉開花時多頂替萎,有長柄;中部葉有稍長柄,葉柄長4-14cm;葉片圓五角形,寬5-7cm,3全裂,中央全理解片菱形,2回細裂,末回小裂片線形,這1.8-3mm。側全裂片斜扇形,不等2裂近基部,兩面疏被短柔毛或無毛?偁罨ㄐ蝽斏,有4-11朵花;花序軸和花梗密被開展的黃色柔毛和反曲的白色短柔毛;下部苞片葉狀,上部苞片線形;花梗長2-5.5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附近,長圓形或線形;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花瓣狀,藍紫色,外面有黃色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1.7-2.4cm,下緣長1.5-2cm,喙短,側萼片長4-5mm,微凹,距長約4mm,向內彎曲;雄蕊多數(shù),無毛,花絲全緣;心皮5,密被黃色柔毛。萵葖果。種子多數(shù);ㄆ8-9月,果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洱源與鶴慶之間的馬耳山一帶山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3700-3800的高山草地或叢林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林馬耳山烏頭根含紫草烏頭堿(delavaconitine),甲、丙、丁、戊,紫草烏頭原堿(delavaconine)。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性熱;有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濕;止痛 |
功效分類 | 祛風濕藥;止痛藥 |
主治 | 風寒濕痹;肢節(jié)疼痛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5-3g;應先煎以減低毒性。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conitum delavayi Franch. |
科屬分類 | 毛茛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