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臊撓子骨(《中國藥用動物志》)。原動物巖松鼠又名:掃毛子、石老鼠(《中國藥用動物志》) |
漢語拼音 | yan song shu gu |
英文名 | Sciurus, Squirre bone |
藥材基原 | 為松鼠科動物巖松鼠、側紋巖松鼠的骨骼。 |
動植物形態(tài) | 1.巖松鼠,外形似松鼠,體長約22cm,重達350g。臉部有頰囊。眼大,眼周有一黃白色環(huán)。耳端無簇毛。后肢較前肢長,后足跖被毛。尾超過何等長一半以上。體背部、四肢外側被青黃色毛。毛基為深灰色,中段為黑色,尖端為黃色。腹面、四肢內側為淺黃灰色。頸部略帶白。眼與耳間色較黃,耳背部有灰色斑。吻為深黑色。尾毛稀疏而蓬松,雜有白色長毛。夏毛較灰,冬毛偏黃。 2.側紋巖松鼠,外形似赤腹松鼠。體長18-25cm,重約380g。耳大明顯,長2.5-2.8cm。前足爪粗壯而長。后足跖完全裸出,并有一和表踝墊。尾較短,為體長3/4。體背暗棕褐色,體側、面頰、耳背棕赭色。眼周具棕黃色眼環(huán)。兩體側從肩部到臀各有一條細窄白紋。腹面淡棕黃以,胸腹中央線呈橙黃以而喉部具純白喉斑。其余與體背同色。但尾背的毛長而蓬松,長毛近端處具白色,形成毛外緣的白色毛邊。 |
資源分布 | 1.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河南及四川等地。 2.分布于廣西西南部、貴州西南部及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1.棲息于山區(qū)樹林、丘陵巖石較多處。以堅果及植物種子為食。 2.棲息于山區(qū)稀樹灌叢、丘陵山地。營半樹棲或地棲生活。早晚活動。凡例堅果、種子、樹葉為食。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捕捉,捕后殺死,剝皮剔凈肉,取骨骼置通風處晾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生藥全長約200毫米左右。骨骼上帶有殘肉及肌腱,頭顱呈長橢圓形,上下頜帶橙色門齒各一對,四肢彎曲,尾椎骨細長,排列成鞭狀,有時并留有灰黃的毛。氣腥。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咸;性平 |
歸經 | 肝經 |
功效 | 活血止痛 |
功效分類 | 活血祛瘀藥 |
主治 | 跌打疼痛;骨折;腰腿痹痛 |
用法用量 | 內服:焙焦研粉,黃酒沖,5-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中國藥用動物志》:有活血祛瘀之功能。主治跌打損傷。 |
考證 | 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1.Sciurotamias davidianus Milne-Edwards 2.Sciurotamias forresti(Thomas) |
科屬分類 | 松鼠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