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山海棠、公雞酸苔、花葉一口血 |
漢語拼音 | hua suan tai |
英文名 | Herb of Variegatedleaf Begonia |
藥材基原 | 為秋海棠科植物花葉秋海棠的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肉質(zhì)直立草本,高0.6-1m。根纖維狀;地上莖較高大,分枝,密被紅棕色長柔毛,并混生少數(shù)白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5-18cm;葉片斜心臟形,長等于葉柄,先端長漸尖,多少淺裂,裂片為寬三角形,銳尖頭,邊緣有小牙齒和睫毛,下面深紅色,主脈上具疏生柔毛,上面除葉脈為紅色外,葉肉為綠色,并有一圈灰綠色或彩色環(huán)帶。聚傘花序腋生,較葉為短,有花8-10朵;花為朱紅色,直徑3.5-4.5cm,被粗毛;雄花被片4;雌花被片5。蒴果具粗毛,有3枚不等的翅,2翅短,1翅長,最長約2cm;ㄆ9月,果蓁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福建、廣西、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地林下、溪谷邊陰濕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陰涼的環(huán)境。忌高溫、干旱及強(qiáng)光。宜在疏松、腐殖質(zhì)豐富的壤土栽種。 栽培技術(shù) 用托插繁殖。選半蔭蔽的地方,以細(xì)沙作苗床,于春、秋季插扦繁殖,以秋季較好。選取健壯枝條,去掉葉片,截成長12-15cm的小段作插穗。按行株距15cm×cm斜插入沙中,入沙深度為插穗的1/2,壓緊,澆水保濕,約30-40d生根長葉,按行株距20cm×20cm開穴,每穴栽1株,壓緊,澆足定根水。此外,還可用種子繁殖。 田間管理 定植后,每天除草3次,每次除草后追施廄肥、草木灰或堆肥等。生長期間,蔭蔽度宜在40%-50%左右,同時(shí)注意灌溉工作,使土壤經(jīng)常保持濕潤。 |
采收和儲(chǔ)藏 | 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全草干燥皺縮,長0.6-1 。根纖維狀,黑褐色。地上莖有分枝,直徑3-7mm,表皮黃色,密生紅棕色長柔毛,并混生少數(shù)白毛。葉片斜心臟形,長等于葉柄,先端長漸尖,多少淺裂,裂片為寬三角形,銳尖頭,邊緣有小齒和睫毛,主脈上有疏柔毛,葉黃褐色。聚傘花序腋生,花紅色。氣微,味酸澀。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酸;澀 |
歸經(jīng) | 性涼 |
功效 | 清肺目咳;解毒散瘀消腫 |
功效分類 | 消腫藥;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肺熱咳嗽;乳蛾;百日咳,癰瘡腫毒;燒燙傷;跌打瘀腫 |
用法用量 | 外用:煎湯,6-9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搗汁涂;或干品研末撒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Begoniae Cathyanae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Begonia cathayana Hemsl. |
科屬分類 | 秋海棠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