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di xue xiang gu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五味子科植物異型南五味子的果實(shí)。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木質(zhì)大藤本,長(zhǎng)6-10m。老莖有松而厚的栓皮層塊狀縱裂,內(nèi)皮紅色,清香。葉互生,紙質(zhì);葉柄長(zhǎng)0.5-2.5cm;葉片卵狀橢圓形或?qū)挋E圓形,長(zhǎng)6-15cm,寬3-7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上部邊緣有疏齒或全緣,側(cè)脈7-11對(duì),網(wǎng)脈明顯。花單性,生葉腋,雌雄異株,花被淡黃色,11-15片,排成4-5輪,外輪和內(nèi)輪較小,中輪較大,橢圓形至倒卵形,長(zhǎng)8-16mm,寬5-12mm;雄蕊群球形,先端無附屬物,雄蕊50-65,稀35;雌蕊群球形,心皮30-55,柱頭盾狀。聚合果近球形,直徑2.5-scm,小漿果倒卵形,長(zhǎng)1-2.2cm。種子2-3,稀4-5,長(zhǎng)圓形或腎形,長(zhǎng)5-6mm。花期5-8月,果期8-12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400-2000m的山坡林緣或疏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夏秋采收,除去果柄,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性微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益腎寧心;祛痰止咳 |
功效分類 | 補(bǔ)腎藥;止咳藥 |
主治 | 腎虛腰痛;神經(jīng)衰弱;支氣管炎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9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Caulis Kadsurae Heteroclitae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Kadsura heteroclita(Roxb.)Craib[Uvaria heteroclita Roxb.] |
科屬分類 | 木蘭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