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五香藤葉 |
漢語拼音 | huang long teng ye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五味子科植物合蕊五味子的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落葉木質藤本,全株無毛。當年生枝褐色。單葉互生,革質;葉柄長1-1.5cm;葉片卵形、長圓狀卵形或狹長圓狀卵形,長7-11(-17)cm,寬2-3.5(-5)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鈍下延至葉柄,上面干時褐色,下面帶蒼白色,疏生腺齒或有時全緣,側脈4-8對,網脈稀疏;▎涡,雌雄異株;花橙黃色,直徑1.5cm,單生或2-3朵聚生于葉腋;花被9(-15),外輪3片綠色,內輪橙紅色;雄蕊群連合成球形的肉質托,直徑約6mm,雄蕊9-12,每雄蕊鉗入橫裂的肉質托縫內,無花絲,藥室內向縱裂;雌蕊群球形,直徑4-6mm,心皮25-45,倒卵形。聚合果長約15cm,小漿果成熟時近球形,猩紅色。種子近球形或橢圓形,兩側扁,種皮光滑;ㄆ6-7月,果期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西藏。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2000-3200m的山地河谷闊葉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夏兩季,隨采隨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澀;微苦;性平 |
歸經 | |
功效 | 清熱解毒;止血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止血藥 |
主治 | 癰瘡腫毒;毒蛇咬傷;外傷出血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chisandra propinqua(Wall.)Baill.[Kadsura propinquaWall;Schisalidra propinquaWall.var.intermediaA.C.Smith] |
科屬分類 | 五味子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