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
釋名 | |
產(chǎn)地 | |
生境 | |
性味 | 氣味甘、苦、溫,冷利,有小毒。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
質(zhì)量鑒定 | 時醫(yī)謂產(chǎn)于叭噠者,味純甘可用,而不知純甘非杏仁之正味。既無苦降之功,徒存其濕以生痰,甘以壅氣,陰受其害, |
主治 | 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chǎn)乳,金瘡,寒心奔豚。 |
功用 | |
用法 | 湯泡去皮。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yīng)用 | |
配伍應(yīng)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雙仁者,大毒勿用若勞傷咳嗽之人,服之必死。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jī)理 | 陳修園曰:杏仁氣味甘苦,其實苦重于甘,其性帶濕,其質(zhì)冷利(冷利者,滋潤之意也)。下氣二字,亦足以盡其功。肺實而脹,則為咳逆上氣。雷鳴喉痹者,火結(jié)于喉為痹痛,痰聲之響如雷鳴也;杏仁下氣,所以主之。氣有余便是火,氣下即火下,故乳汁可通,瘡口可合也。心陽虛,則寒水之邪,自下上奔,犯于心位;杏仁有下氣之功,伐寒水于下,即所以保心陽于上也。 |
全文 | 杏仁 氣味甘、苦、溫,冷利,有小毒。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chǎn)乳,金瘡,寒心奔豚。(湯泡去皮。雙仁者,大毒勿用) 陳修園曰:杏仁氣味甘苦,其實苦重于甘,其性帶濕,其質(zhì)冷利(冷利者,滋潤之意也)。下氣二字,亦足以盡其功。肺實而脹,則為咳逆上氣。雷鳴喉痹者,火結(jié)于喉為痹痛,痰聲之響如雷鳴也;杏仁下氣,所以主之。氣有余便是火,氣下即火下,故乳汁可通,瘡口可合也。心陽虛,則寒水之邪,自下上奔,犯于心位;杏仁有下氣之功,伐寒水于下,即所以保心陽于上也。凡此皆治有余之癥,若勞傷咳嗽之人,服之必死。時醫(yī)謂產(chǎn)于叭噠者,味純甘可用,而不知純甘非杏仁之正味。既無苦降之功,徒存其濕以生痰,甘以壅氣,陰受其害,至死不悟,惜哉!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