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蟪蛄(《本經(jīng)》)、天螻(《本經(jīng)》)、螜(音斛!侗窘(jīng)》)、螻蟈(《月令》)、仙姑(《古今注》)、石鼠(《古今注》)、梧鼠(《荀子》)、土狗(俗名)。 |
釋名 | 時珍曰:《周禮注》云:螻,臭也。此蟲氣臭,故得螻名。曰姑,曰婆,曰娘子,皆稱蟲之名。蟪蛄同蟬名,螻蟈同蛙名,石鼠同碩鼠名,梧鼠同飛生名,皆名同物異也。 |
產(chǎn)地 | 《別錄》曰:螻蛄生東城平澤。頌曰:今處處有之。 |
生境 | 穴地糞壤中而生, |
性味 | 咸,寒,無毒。 《日華》曰:涼,有毒。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有短翅四足。雄者善鳴而飛,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飛翔。吸風食土,喜就燈光。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夏至取,曝干。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去翅、足,炒用。 |
質量鑒定 | 夜出者良。 |
主治 | 產(chǎn)難,出肉中刺,潰癰腫,下哽噎,解毒,除惡瘡(《本經(jīng)》)。水腫,頭面腫(《日華》)。利大小便,通石淋,治瘰疬骨哽(時珍)。治口瘡甚效(震亨)。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用 | 頌曰:今方家治石淋導水,用螻蛄七枚,鹽二兩,新瓦上鋪蓋焙干,研末。每溫酒服一錢匕,即愈也。 |
配伍應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入藥用雄。朱震亨曰:螻蛄治水甚效,但其性急,虛人戒之。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螻蛄 (《本經(jīng)》下品) 【釋名】蟪蛄(《本經(jīng)》)、天螻(《本經(jīng)》)、螜(音斛!侗窘(jīng)》)、螻蟈(《月令》)、仙姑(《古今注》)、石鼠(《古今注》)、梧鼠(《荀子》)、土狗(俗名)。 時珍曰:《周禮注》云:螻,臭也。此蟲氣臭,故得螻名。曰姑,曰婆,曰娘子,皆稱蟲之名。蟪蛄同蟬名,螻蟈同蛙名,石鼠同碩鼠名,梧鼠同飛生名,皆名同物異也。 【集解】《別錄》曰:螻蛄生東城平澤。夜出者良。夏至取,曝干。 弘景曰:此物頗協(xié)鬼神。昔人獄中得其力,今人夜見多打殺之,言為鬼所使也。 頌曰:今處處有之。穴地糞壤中而生,夜則出外求食!盾髯印匪^梧鼠五技而窮,蔡邕所謂碩鼠五能不成一技者,皆指此也!段涸姟反T鼠乃大鼠,與此同名而技不窮,固不同耳。五技者:能飛不能過屋,能緣不能窮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免人。 宗奭曰:此蟲立夏后至夜則鳴,聲如蚯蚓,《月令》“螻蟈鳴”者是矣。 時珍曰:螻蛄穴土而居,有短翅四足。雄者善鳴而飛,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飛翔。吸風食土,喜就燈光。入藥用雄。或云用火燒地赤,置螻于上,任其跳死,覆者雄,仰者雌也!额悘摹吩疲耗ヨF致蛄,汗韉引兔。物相感也。 【氣味】咸,寒,無毒。 《日華》曰:涼,有毒。去翅、足,炒用。 【主治】產(chǎn)難,出肉中刺,潰癰腫,下哽噎,解毒,除惡瘡(《本經(jīng)》)。水腫,頭面腫(《日華》)。利大小便,通石淋,治瘰疬骨哽(時珍)。治口瘡甚效(震亨)。 【發(fā)明】弘景曰:自腰以前甚澀,能止大小便;自腰以后甚利,能下大小便。 朱震亨曰:螻蛄治水甚效,但其性急,虛人戒之。 頌曰:今方家治石淋導水,用螻蛄七枚,鹽二兩,新瓦上鋪蓋焙干,研末。每溫酒服一錢匕,即愈也。 【附方】舊四,新二十。 十種水。耗[滿喘促不得臥!妒セ莘健罚阂韵N蛄五枚,焙干為末。食前白湯服一錢,小便利為效。楊氏:加甘遂末一錢,商陸汁一匙,取下水為效。忌鹽一百日。小便秘者!妒セ荨罚河孟N蛄下截焙研,水服半錢,立通!侗C罚河孟N蛄一個,葡萄心七個,同研,露一夜,日干研末,酒服!肚っ仨y》:用端午日取螻蛄,陰干,分頭、尾焙收。治上身用頭末七個,治中用腹末七個,治下用尾末七個,食前酒服。 大腹水病:《肘后》:用螻蛄,炙熟,日食十個!镀諠钒脒吷ⅲ嗡。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黃各三錢,為末。以土狗七枚(五月能飛者),搗蔥鋪新瓦上焙之,待干去翅、足。每個剪作兩半邊,分左右記收。欲退左即以左邊七片焙研,入前末二錢,以淡竹葉、天門冬煎湯,五更調服。候左退三日后,服右邊如前法。 鼻消水,面浮甚者:用土狗一個,輕粉二分半,為末。每少許入鼻內,黃水出盡為妙。(《楊氏家藏方》)石淋作痛:方見發(fā)明下。 小便不通:葛洪方:用大螻蛄二枚,取下體,以水一升漬飲,須臾即通!秹塾蚍健罚河猛凉废陆乇貉,調服半錢。 生研亦可。談野翁方:加車前草,同搗汁服!短剖辖(jīng)驗方》:用土狗后截,和麝搗,納臍中,縛定,即通!夺t(yī)方摘要》:用土狗一個炙研,入冰片、麝香少許,翎管吹入莖內。大小便閉,經(jīng)月欲死:《普濟方》:用土狗、推車客各七枚,并男用頭,女用身,瓦焙焦為末。以向南樗皮煎汁飲,一服神效。胞衣不下,困極腹脹則殺人:螻蛄一枚,水一升,煮三沸,灌入,下喉即出也。(《延年方》) 臍風出汁:螻蛄、甘草等分,并炙為末。敷之。(《總錄》) 牙齒疼痛:土狗一個,舊糟裹定,濕紙包,煨焦,去糟研末,敷之立止。(《本事》)。 緊唇裂痛:螻蛄燒灰,敷之。(《千金方》)。 塞耳治聾:螻蛄五錢,穿山甲(炮)五錢,麝香少許,為末,蔥汁和丸,塞之。外用鼻藥,即通。(《普濟》) 頸項瘰疬:用帶殼螻蛄七枚,生取肉,入丁香七粒于殼內,燒過,與肉同研,用紙花貼之。(《救急方》) 箭鏃入肉:以螻蛄杵汁滴上,三、五度,自出。(《千金方》)針刺不出:同上。 誤吞鉤線:螻蛄,去身,吞其頭數(shù)枚。勿令本人知。(《圣惠方》)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