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活幼口議》卷十七。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破氣行血,和脾開(kāi)胃。
|
主治 | 嬰孩小兒食傷生冷、粘膩、熱毒等物,脾胃積滯,久不克化,肚熱腳冷,痞癖
寒熱;及療癥瘕,中脘膨脹,上膈氣壅,心腹不得宣通;諸積滯,食不化。
|
制備方法 | 上前6味1處,以米醋1碗,煮令干,仍就炒起,更細(xì)截,焙為末;次入當(dāng)歸末,又入杏仁、巴豆、淡豆豉和勻,水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生姜湯送下。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 化積丸、消痞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