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六。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小便溺血,脈弦數濡澀者。
|
制備方法 | 上為散。
|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童便調下。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熱郁傷陰,沖任不攝,而血不能藏,故滲入膀胱溺出純血焉。地黃滋陰壯水,生用最能止血;柴胡解熱升清,鹽炒引之達下;阿膠補陰益血,蒲灰炒珠更能散血定血;白芍斂陰益血,配醋炒黃,引入肝脾斂血;茯苓滲利溺竅,乳拌不耗陰血;山藥補益脾陰,炒黃兼能攝血;丹皮涼血止血;荊芥和血理血;地榆涼血澀血以止溺血也。為散童便調下,使小便清利,則熱從溺泄而沖任完復,血室寧靜,血無不歸,豈有溺血之患乎。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