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千金》卷二十二。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疔腫,痛疽。
|
制備方法 | 上藥各為末,合和。先取新枸杞根(合皮切)6升,水1斗半,煎取5升,去滓;納狗屎2升,攪令調,澄取清,和前藥熟搗,捻作餅子,陰干。
|
用法用量 | 病者以2刃針,當頭直刺瘡,痛徹拔出針,刮取藥末塞瘡孔中,拔針出即納藥,勿令歇氣,并遍封瘡,頭上即脹起,針桃根出,重者半日以上即出;或已消爛,桃根不出亦自愈,勿憂之。其病在內者,外當有腫相應,并皆惡寒發(fā)熱;疑有瘡者,以水半盞,刮取藥,如梧桐子大5枚,和服之,日夜3度服,即自消也。若須根出,服藥經1日,以雞羽剔吐,即隨吐根出,若不出根,亦自消爛。在外者亦日夜3次敷藥,根出后常敷勿住,即生肉易愈。若犯諸忌而發(fā)動者,取枸杞根(合皮骨切)3升,以水5升,煎取2升,去滓,研藥末1錢匕,和枸杞汁1盞服之,1日2-3服,并單飲枸杞汁2盞彌佳。又以枸杞汁攪白狗屎,取汁服之更良。合訖即用,不必待干。所言白狗屎,是狗食骨,其屎色如石灰,直言狗白屎也。如預造,取5月5日、7月7日、9月9日、臘月臘日造者尤良。或有人忽患喉中痛,乍寒乍熱者,即是其病,當急以此藥療之。無故而痛,惡寒發(fā)熱者,亦是此病,但依前服之立愈。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
經論書籍: | 《經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經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寶》 | 《產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