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為散寒止痛要藥,既可祛經(jīng)絡(luò)之寒,又可散臟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金匱要略》對烏頭的應(yīng)用頗有特點,筆者臨證如法應(yīng)用,收效甚佳,且安然無恙。
適應(yīng)證 烏頭能散經(jīng)絡(luò)之寒而止痛,適用于風濕、
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等,如
烏頭湯治歷節(jié)病,散臟腑之寒而止痛,適用于寒邪所致心腹疼痛,如第九篇烏頭
赤石脂丸治
心痛,第十篇赤丸治腹?jié)M痛,大烏頭煎、烏頭
桂枝湯治寒疝
腹痛。
炮制 烏頭有大毒,內(nèi)服應(yīng)制用,禁生用。如赤丸方用炮烏頭,烏頭煎方強調(diào)應(yīng)“熬,去皮”用。炮、熬即焙烤烘干之意。
配伍 烏頭除單獨為方外,多與它藥配伍使用。有相輔相成配伍者,如烏頭赤石脂丸,方中大辛大熱之烏頭為主藥,逐寒止痛,與大辛大熱之
附子、
蜀椒、干
姜合用,相輔相成,以加強其溫陽逐寒止痛之力;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如治寒飲上逆腹痛的赤丸方中,烏頭與相反藥
半夏同用,相反相成,以增強散寒化飲降逆之功。
劑量 因烏頭有大毒,故其用量不宜大。用于丸劑,比常用藥劑量小,如赤丸方中為二兩,是
茯苓、半夏(四兩)量的一半;用于湯劑,以枚數(shù)計量,如烏頭湯和大烏頭煎均用五枚。據(jù)考證,
川烏中等大者,一枚約7g,大者一枚約10g。烏頭湯中五枚按中等大計約35g,首日服三分之一約12g;大烏頭煎用大者五枚約50g,體質(zhì)強者首日服三分之一約17g。此量比烏頭現(xiàn)代常用量3~10g略大。
煎法 烏頭的煎法有二。其一,單用者先以水久煎,再加蜜煎。如烏頭煎方,“烏頭大者五枚,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蜜三升,煎令水氣盡……”;其二,復(fù)方使用者,先以蜜另煎烏頭,再將蜜煎與它藥水煎取汁同煎,如烏頭湯,先將川烏“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頭”,再將川烏蜜煎與其他四味藥水煎取汁合煎。上述二種煎法,旨在消除烏頭之毒性,并充分發(fā)揮其藥效。
服法 因烏頭毒性大,盡管與蜜久煎,服用劑量仍應(yīng)謹慎。無論丸劑,還是煎劑,服用劑量均應(yīng)由小到大,逐漸加量,以防中毒。如赤丸方,“先食酒飲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為度”,烏頭湯煎取二
升藥液,初“服七合,不知,盡服之”。其次,體質(zhì)不同,劑量有異。體質(zhì)弱者,服量少于強者。如烏頭煎方“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再次,湯劑量較大者,一日服1次,不可多服。如大烏頭煎五枚,煎取二升,“強人服七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觀察藥后反應(yīng) 服用烏頭后,有的患者可出現(xiàn)
眩暈、
嘔吐、肢體麻木等,此為藥已中病的“瞑!狈磻(yīng),故烏頭
桂枝湯方后云“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但此時患者的心跳、脈搏、呼吸、血壓均正常,方為藥后之中病反應(yīng),否則,即為
烏頭中毒反應(yīng),當盡快救治。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7/5/18 14:42 編輯 m.zxtf.net.cn/san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