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勤
有誰可以通曉神的意志?
傳說,薩滿可以。
千余年前,生活在亞洲遠東地區(qū),多個屬于阿爾泰語系古老游牧部族的人們,對自然界各種現(xiàn)象的不解,認(rèn)為世界上萬物不但均有神靈控制而且還主宰著人類的一切。在北方惡劣環(huán)境下生活的人們,為了獲得諸神的善待、求得人畜平安與興旺,一些能歌善舞,甚至掌握一定特異功能,熟知天象、歷史、醫(yī)學(xué)以及民間文學(xué)的巫師們的作用下,在民間逐漸興起了崇拜自然諸神的原始“薩滿教”。
薩滿一詞原意即為因興奮而狂舞者,后衍為薩滿教巫師的稱謂。薩滿舞表現(xiàn)出原始宗教信奉萬物有靈和圖騰崇拜的內(nèi)涵。至20世紀(jì)中期,在中國的蒙古、鄂倫春、滿、赫哲、維吾爾等北方十幾個民族中還有遺存。薩滿舞在禱詞、咒語、吟唱和鼓聲中進行,充滿神秘色彩,主要舞段在表現(xiàn)神附體時跳,這時鼓聲急促,舞蹈激烈;有的薩滿不斷模擬各路神,如家神附體則表現(xiàn)某人的神態(tài)、舉止,野神附體則表現(xiàn)熊、虎、鹿和各種動作。
薩滿舞雖有迷信的一面,但它對各族民間舞蹈的形成和發(fā)展都有很大影響。在舞臺上演出的一些民族舞如蒙古族的《安代舞》、滿族的《單鼓舞》、《腰鈴舞》、錫伯族的《抓鼓舞》都是從薩滿舞改編而來。
直到今天,在世界的許多角度“原始薩滿教”不但仍有流傳,而且其影響的濃重,成為其他不少民族祭祀儀式中的重要部分。
我們在阿瓦提縣阿依巴格鄉(xiāng)玉斯屯可柯坪村見到了86歲的買買提.巴拉提。據(jù)這里的人們介紹,他是這里最老的巴克西。在阿瓦提民間,人們習(xí)慣把薩滿師叫巴克西。在阿瓦提縣民間流傳著一種被稱作“皮熱”的巴克西活動,這個活動是古老的阿瓦提刀郎人從魔鬼手中拯救病人的一種跳神活動,其實就是薩滿舞的一種。
據(jù)說,買買提.巴拉提祖上幾代人都務(wù)農(nóng),家族里原本是沒有人做薩滿師的,在他14歲時曾經(jīng)大病一場,家里請了當(dāng)時的巴克西拜沙力木為他治病,后來病痊愈以后,他就拜了拜沙力木為師,7個月后出徒了,一開始,他是跟在師父后面看師父做法事,他來承擔(dān)鼓手,后來漸漸的,他自己可以單獨做法事了,成了一名真正的巴克西了。
買買提.巴拉提給我們講了神秘的“皮熱”過程。
在以前,人們的醫(yī)學(xué)知識不發(fā)達,阿瓦提縣的鄉(xiāng)村里,誰家里有了患病的人,是要請巴克西來驅(qū)逐纏在身上的魔鬼,這個活動被稱作“皮熱”。
在皮熱開始以前,先將一根粗毛繩緊緊綁在屋里的大梁上,稱其為“吐格”,病人要從七戶人家里索求破布片、破
棉花等,再將它們裹在一根
沙棗樹枝上,然后將它插入“吐格”的下方,稱其為“艾來木”。
這些準(zhǔn)備就緒后,晌午時分活動便開始了,所以皮熱又稱晌午皮熱。皮熱活動一般要舉行兩個晚上。
巴克西和患者做完小凈后,在“吐格”下方,巴克西面向西,患者向東分別跪下,然后巴克西用一只手緊抓“吐格”,患者則要用兩只手抓住“吐格”,巴克西便要開始大聲念“嘟瓦”,每念一句時,巴克西都要向自己的左右兩邊猛烈擺動頭部,有節(jié)奏地說每句話,“嘟瓦”的第一段是古蘭經(jīng)片段,念第二段時,首先要向魔鬼和仙女呼喚:
親愛的臺來庫木,
啊,皮熱來了。
月亮般的小油馕來了,
旗幟吐格來了。
從東方!
從也門!
從你身上!
打著哈欠!
邁著步伐
快快出現(xiàn)!……
接著巴克西誦念祈求神靈給予力量,描述神靈的咒語:
金臂銀膀的!
銀眉黛須的!
金口玉牙的!
火眼金睛的!
佩戴寶劍的!
請給予力量吧!
然后,巴克西又轉(zhuǎn)向一方,向妖魔鬼怪發(fā)號施令:
翻躍高山峻嶺的!
騎在星星脊梁上的!
揮筆寫字作畫的!
在肉體與靈魂之間
吞噬血液與黃膿的!
給人類的兒女們帶來橫災(zāi)豎禍的!
讓全身發(fā)燒的!
立即散開吧!
巴克西說完這些話后,又唱幾段歌謠,后示意觀看者與他一起舉手祈禱,祝愿患者盡快康復(fù),最后舉雙手大聲說:“阿門”。這個過程約半個小時,屬于皮熱的第一階段。
巴克西還像原來那樣與患者面對面地坐在“吐格”的下面,巴克西的三位助手加入,他們跪在巴克西的兩邊,手持驅(qū)邪娛神的法器——大的手鼓,開始敲打手鼓,歌聲和鼓聲有節(jié)奏地同時響起。
第二階段開始了,巴克西和患者以及鼓手都站起;颊呔o抓繩索轉(zhuǎn)圈,巴克西在患者頭上放三個馕,在馕上插入四枝蠟燭。將一把干草點燃,讓患者每轉(zhuǎn)一圈時要跨越一次火把。然后,在墻上畫上標(biāo)記插上蠟燭。
患者仍然緊抓著繩索猛烈轉(zhuǎn)動,這時巫師要一手舉著皮鞭,一手揮動著寶劍,令患者貼近插入蠟燭的墻壁上;颊呖吭邳c燃蠟燭的墻壁后,巴克西用寶劍不斷捅戳患者的身體,并用一條線將想象中的有害物(指附在患者身上的魔鬼)綁起來。同時巴克西半舉雙臂,在原地旋轉(zhuǎn)二、三百圈。然后,舉起火把,沖入觀眾之中,在屋里東奔西跑,意為驅(qū)趕從病人體內(nèi)跑出來的妖魔;然后將事先準(zhǔn)備好的小動物內(nèi)臟從屋里的天窗中仍出,此舉表示妖魔歸還了人的內(nèi)臟。
皮熱第三階段,患者開始休息,巴克西和鼓手為舞者伴奏、唱歌,巴克西和參加觀看的群眾都成對成對開始跳舞,鼓點節(jié)奏性強,舞蹈動作粗狂而有力。這是與麥西甫舞完全不同的一種舞,舞者自始至終要繞著“吐格”按順時針方向跳。
接著,婦女們?yōu)閰?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m.zxtf.net.cn/pharm/2009/20090113053719_93250.shtml" target="_blank">加皮熱的人送來“祭飯”,吃過“祭飯”后,便舉行晚間皮熱。晚間皮熱活動也與上述的程序一樣。
在有些皮熱活動中,要有意安排一些人去偷雞、小
山羊等,將其
肺臟從進行皮熱活動屋里的天窗中扔出去,這表示妖魔鬼怪歸還人的肺臟,提走了那些動物的肺臟。偷羊偷雞的事要保密三天,不能讓別人知道。第四天再給失主賠償。
有些巴克西為了驅(qū)趕魔鬼,要放鞭炮,有些則用干
葫蘆敲擊墻壁,傳說很早以前也有鳴獵槍的習(xí)慣。
皮熱活動的第四階段在第二天,巴克西用衣服緊捂患者的頭部,在其頭部上揚篝火,要求患者3-7天之內(nèi)不吃放鹽的食物,不許外出。然后把插在“吐格”下面的“艾來木”(即捆綁破布條、破棉花的旗幟)燒毀后扔到外面。這表示巴克西已得到了魔鬼的承諾,為患者打開了康復(fù)之路。至此,皮熱活動也就結(jié)束了。
古老的阿瓦提人認(rèn)為火最神圣,認(rèn)為皮熱主要是以光明為象征,向神靈祈求力量,驅(qū)趕所有災(zāi)禍的一種手段。
由于,皮熱活動不在伊斯蘭教規(guī)之中,因而巴克西被指責(zé)為“七個叛逆者之一”。然而有趣的是,伊斯蘭教信徒們也承認(rèn)妖魔鬼怪的存在,所以,有些毛拉和長老患重病而不能治愈時,便懷疑可能是魔鬼纏身,也會請來巴克西為自己治病。
如今的刀郎人醫(yī)療條件好了,人們不再用皮熱活動治病了,但它以風(fēng)俗習(xí)慣的方式保留下來了。
而在刀郎麥西萊甫的聚會上,巴克西治病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類節(jié)目,這又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原來是要求做皮熱法事活動的大多數(shù)是女性,而且是青年女性,而巴克西巫師多為男性。因為巴克西在進行皮熱活動的時候,巴克西與患者有近距離的身體接觸,因此巴克西治病的情節(jié)成為麥西萊甫聚會上的娛樂素材。
在麥西萊甫的游戲階段,表演“巴克西和病婦”最普遍。該戲由一位巴克西、一個女病人、三個鼓手扮演,一根粗毛繩吊在大梁上作為“吐格”,病人抓住“吐格”,模仿皮熱活動里患者的動作,巴克西開始祈禱,呼喚妖魔鬼怪,命令將魔鬼捆起來,并用寶劍在病婦身上亂戳亂捅,猥褻病婦,而病人也配合巴克西的節(jié)奏,暗送秋波,兩人借做皮熱之名,行偷情之實,這時三個鼓手便開始唱以下民謠:
怎么沒完沒了啊,
巴克西的皮熱多,
要治病的闊少婦,
到了夜間詭計多。
聽說巴克西的皮熱,
能治病把人救活。
緊捆魔鬼和災(zāi)禍,
病婦的丈夫安心睡。
此刻麥西萊甫全場捧腹,眾人取笑巴克西與病婦的鬼把戲。
買買提.巴拉提說他還有三個搭檔阿不迪克里木.阿不拉、買買提.阿吾提、莫明.區(qū)茹克。今年,80歲的阿不迪克里木.阿不拉去世了,他們就只有三個人了。他和搭檔們跳了一輩子薩滿舞,治病救人,與人為善,是阿瓦提有名的薩滿師。
說到皮熱舞和麥西萊甫上的舞蹈的關(guān)系,買買提.巴拉提告訴我們皮熱舞是皮熱活動的一部分,鼓點與舞蹈有自己的特點,麥西萊甫舞是生活中的世俗、娛樂舞,里面包含了各種東西,很豐富,不像皮熱舞那樣單一。
在阿瓦提,人們習(xí)慣與將宗教活動與麥西萊甫活動分開,區(qū)別對待這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活動,二者之間不存在沖突與矛盾。宗教與麥西萊甫一直共存地伴隨著阿瓦提人的生活。麥西萊甫藝人中有許多巴克西鼓手,這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不過阿瓦提的民眾都迷戀麥西萊甫,所以一場皮熱法事活動完成后,緊接著往往就是一場熱鬧的麥西萊甫聚會,以麥西萊甫的歡樂驅(qū)趕病魔帶來的陰森氣氛,這已經(jīng)成為當(dāng)?shù)氐拿袼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