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裴偉
晚清中醫(yī)蔣寶素(1795~1873年),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市)人,是著名醫(yī)學學者、經史學者。他在蘇北興化、江都一帶行醫(yī),聲望卓著,位列“淮揚九仙”,后世評價為“清朝十四名醫(yī)”。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了《明清十八家名醫(yī)醫(yī)案》一書,該書前言對18位醫(yī)家的簡歷、著述和醫(yī)案特點,均作了簡單介紹。其中對《問齋醫(yī)案》的作者蔣寶素簡介為:蔣寶素,號問齋。而《鎮(zhèn)江市志》、《江蘇藝文志 鎮(zhèn)江卷》介紹他“字問齋,號帝書”。這種說法頗令筆者生疑。因為古人很少敢用“帝”字為名號的,這是絕對犯忌。
“初生則有乳名,稍長則有正名,既冠而字,又有別號,是一人而三四名稱之矣” (明·李贄《焚書》)。筆者依據“名為字表”的原則,初步推斷——蔣寶素字帝書,與張玉書字素存,都是用的“麟吐玉書”的典故(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拾遺記》:夫子未生時,有麟吐玉書于闕)。
近日再讀《光緒丹徒縣志》卷34“文苑”中的《蔣寶素傳》:“七歲喪母,恃祖母楊氏愛,恣意嬉。父椿田以世醫(yī)傳其家,顧不取非分之財,家無儲粟。忽病風欲死,炊煙幾斷。寶素時年十七,翻然省悟,自悔失學。侍父病痊,乃取《素問》《靈樞》、越人、仲景諸書晝夜讀之”。筆者憬然有悟——“寶素”之字取自此。
《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yī)學典籍,晉代皇甫謐于《針灸甲乙經·序》中,以《素問》九卷、《針經》九卷與《黃帝內經》卷數十八相吻合為依據提出來。后人均以《素問》《靈樞》為《黃帝內經》。故“帝書”者,黃帝之書《素問》也!皢桚S”者,研究《素問》之學之書房也。由此看,蔣寶素,字帝書,后字問齋,以字為號。與蒲松齡取號“聊齋”一樣,“問齋”既是號,也是書房名,所以蔣寶素的醫(yī)案集取名《問齋醫(yī)案》。
而刻印蔣寶素《醫(yī)略》、《問齋醫(yī)案》、《醫(yī)略稿》等著作的機構均為“快志堂” ,這顯然是家刻本的標志!夺t(yī)略》序言作者說“時道光二十年庚子冬至日鎮(zhèn)江蔣寶素自序于快志堂”!翱熘咎谩钡牡妹攣碓从凇笆ト藶闊o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志于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
傳世刻本《素問》的善本,著名的有光緒甲申(1884年)京口文華堂刊本,系丹徒趙云生據蔣寶素所藏宋槧本而摹刻的,字體端整,刻工甚佳?磥硎Y氏以宋版《素問》為寶,為書齋璧珍,名不虛傳,名副其實。
據《光緒丹徒縣志》,蔣寶素“子三、孫七,半皆承家學,克紹先志,精于醫(yī)”,說明“快志堂”還得以傳承,可惜到20世紀的鎮(zhèn)江中醫(yī)史上卻看不到蔣家傳人的名字了。
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