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師陳國
導讀:從兩漢淳于意、華佗,到唐代甄權(quán)、孫思邈,宋代王懷隱、元代成無已,明代汪機,清代葉天士及近代施今墨等88位名中醫(yī),平均壽命為75.1歲;從秦始皇到清代光緒載湉,共31位皇帝,平均壽命為38.7歲。顯而易見,做中醫(yī)工作比皇帝的壽命要高得多,這是何緣故?
皇帝老兒為何短命?
皇帝一是治理國家、日理萬機、操勞過度;二是養(yǎng)尊處優(yōu)、高高在上,皇妃、傭人一大群,終日不事,根本不接近大自然,當然無法安享天年了。
而過去的名中醫(yī)們,一心潛研岐黃為病人治病,常研墨、問病、把脈、處方,養(yǎng)成溫和的性格;二是自己懂得如何保健、防病、養(yǎng)生,其壽命當然就長。毋怪乎一般人心目中有“醫(yī)家都是長壽”的說法。
誰是最短命的皇帝?
有人曾說過,中國古代有一種職業(yè),危險性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這個職業(yè)就是“皇帝”!皇帝往往死于非命,常常被殺,“殺法”有:子殺、父殺、叔殺、母殺、妻殺、兄弟殺、祖母殺、外公殺、岳父殺、兵殺、近臣殺、宦官殺、俘殺、自殺等等。[詳細]
官位越高越短命?
身居高位,必短壽乎?事實也并非如此。
國家政協(xié)原副主席王任重,70歲退休之后,身患
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血流粘稠度高等疾病。
這時候的王老放棄居住在北京的優(yōu)厚條件,回到河北景縣自己的家鄉(xiāng),住在魚塘邊的一間小房子,養(yǎng)起豬、雞、鴨、鵝,屋后種蔬菜,每日晨練、打掃豬舍、給蔬菜施肥,下午喝喝茶,與鄉(xiāng)民聊聊天,不時的村民有了矛盾、爭吵,就來找他評理裁斷。
幾年后上述的病都沒有了,70多歲的王老還能挑起一擔糞……
大醫(yī)家孫思邈的修心養(yǎng)性招
唐代大醫(yī)家孫思邈,他的壽年在人們的考證爭論中有101歲、121歲,但我的老師干祖望教授撰著《孫思邈評傳》一書中,考證為孫思邈享年141歲,不管哪個年齡是真實的,他都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高齡長壽者。孫氏一生忙于醫(yī)道,活躍于臨床,救治活人不計其數(shù)。公元581年,“隋文帝輔政,以國子博士召,(孫氏)不拜”,并且“稱疾不赴(有病不能赴京)”,后來干脆隱居,專注于修道、煉丹、讀書,疏注《老子》、《莊子》,并著手寫書。公元652年,孫氏近百歲,《千金要方》脫稿。30年后,《千金翼方》一書寫成。兩部《千金方》書,至今在中醫(yī)界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和研究價值,更難能可貴的是該書中的“大醫(yī)精誠”成為醫(yī)界職業(yè)道德的里程碑,為每個醫(yī)務工作者心中的“醫(yī)德”典范。孫氏對于防老延年法,有其獨特見解。作為道教中人,他將道教的修心養(yǎng)性的方法有意無意間地引進了醫(yī)學,總結(jié)出:
1、要穩(wěn)定情緒,節(jié)制過度的用腦用力。
其言“如膏用小炷之與大炷,眾人大言而我小語,眾人多繁而我小記,眾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小事累意,不臨世俗之儀。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此為不死之藥,天下莫我知也”(見《翼方·養(yǎng)性禁忌》)。
2、要注意飲食的清淡和節(jié)制。
其言“樂恬淡之味”,“食不可過飽”(見《要方·養(yǎng)性·序言》)。
3、要注意適量的活動與輕松的體力勞動。
其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也” (見《要方·養(yǎng)性·道林》)。但又要“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見《要方·養(yǎng)性·序言》)。
4、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其言“第一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數(shù)沐浴,務另潔凈”(見《翼方·退居·養(yǎng)性》)。以及居住處要“櫞梁長壯,柱高間闊”,“草蓋令高二尺,則冬暖夏涼”(見《翼方·退居》)。
孫氏之所以如此高壽,是因為他“本立于儒、志歸于道、業(yè)從于醫(yī)”。為了表達對他的崇拜敬仰,后人稱他為“神仙”、“居士”、“鴻儒”、“真人”、“大醫(yī)”、“藥王”等,贊美之言,不絕于耳。
誰是最短命的皇帝?
有人曾說過,中國古代有一種職業(yè),危險性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這個職業(yè)就是“皇帝”!皇帝往往死于非命,常常被殺,“殺法”有:子殺、父殺、叔殺、母殺、妻殺、兄弟殺、祖母殺、外公殺、岳父殺、兵殺、近臣殺、宦官殺、俘殺、自殺等等。
中國歷史上究竟出了多少位皇帝,統(tǒng)計資料往往各有出入,有的因限于篇幅,不把某“短命皇帝”或某“割據(jù)小朝廷”計算在內(nèi),故出現(xiàn)數(shù)據(jù)差異。今根據(jù)正史資料,加以統(tǒng)計,不計算南越、大理、南詔、高昌、渤海、北遼、吐谷渾、喀拉汗王朝、回鶻汗國、察合臺汗國等邊遠少數(shù)民族的“王”、“汗”,僅從秦始皇開始,凡是曾與中原沾邊帶故稱帝建號的政權(quán)的都計算在內(nèi),總共有427位皇帝:
秦朝3位,漢朝31位(含“更始帝”劉玄、“建世帝”劉盆子),新莽1位,三國13位,晉朝18位,南北朝65位,隋朝5位,唐朝22位(含“武周”1位),五代13位,宋朝18位,遼朝10位,金朝10位,西夏10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共265位。再加上較小王朝皇帝,如五胡十六國82位,(五代)十國41位,則為388位。還有西遼(喀拉契丹)4位,北元19位,南明3位,再算上“大許天壽皇帝”宇文化及,“大燕圣武皇帝”安祿山父子,“大燕順天皇帝”史思明父子,大齊皇帝黃巢,大順皇帝李自成、大西皇帝張獻忠,大周昭武皇帝吳三桂祖、孫二人,以及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帝僅83天的“洪憲皇帝”袁世凱等等,加起來一共427位(有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為408位,似有疏漏)。
當皇帝的都要求臣民稱“萬歲”,也就是希望活一萬年,但實際上他們的平均壽命還低于窮苦百姓。根據(jù)有生卒年代記載的大致的統(tǒng)計一下,四百多位皇帝活過90歲的一個沒有,活過80歲(含80)的有5位,活過70歲的有10位,活過60歲的38位,活過50歲的62位,活到40歲到49歲的有55位,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其余都不到30歲,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就有29位。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皇帝壽命超過60歲的不到13%,活不到40歲的高達60%,平均壽命遠遠低于同時期全國的平均水平不說,死亡率也遠遠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一個人野心勃勃,歷盡千辛萬苦奪得皇帝稱號的同時,實際上就意味著自己的生命已經(jīng)進入了倒計時。最兇險的朝代要算是東漢,總共13位皇帝,只有劉秀活了63歲,漢獻帝劉協(xié)活了54歲(禪位后受到大舅哥曹丕優(yōu)待),其他的11人沒一個活過40歲,其中有五人沒活過10歲,東漢皇帝的平均壽命不到30歲,漢沖帝劉炳只有兩歲,漢殤帝劉隆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比較長壽的是清朝,入關后總共10個皇帝,乾隆活了89歲,康熙,雍正,道光,宣統(tǒng)都過了60歲(解放、特赦),嘉慶也過了50歲,清朝皇帝的平均壽命達到了51歲多,是所有朝代中最長壽的。第二位長壽王朝是明代,但只有朱元璋一人活了71歲,建文帝的壽命今人仍在考證中,朱棣活了65歲,萬歷、嘉靖過了50歲,其余的都是40歲不到就晏駕歸西,其中明光宗(泰昌)朱常洛活到39歲,他是明代富有傳奇色彩的一位皇帝,在位僅一個月,老皇帝還沒安葬,他就追上去了,倒是留下了廷擊、紅丸、移宮三大疑案,時至今日也沒有被偵破。
“皇帝”的吸引力極大,所有些人想“過把皇帝癮”就死也心甘情愿。比如,“十六國”有個鮮卑族慕容泓建的“西燕”,都長子(今山西長治),從建國到滅亡總共十一年,居然換了七個皇帝,而這七個皇帝的更迭是在三年的時間內(nèi)完成的,僅公元386年這一年中,“西燕”就換了五個皇帝,兩個半月?lián)Q一個;且在這年(386)的一個月內(nèi)就四易其主,平均7.5天換一個,跟換一次“
創(chuàng)可貼”的時間差不多,不但姓慕容的過足了皇帝癮,中間還夾進一個姓段的鮮卑貴族叫段隨,一個月后被殺,真乃趣聞。姓慕容的真不消停,真格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個小小的慕容氏鮮卑部落在六七十年的時間里就出了16位皇帝,要按姓氏“人均皇帝”比例和“時間密度”計算,姓慕容的絕對是“金牌”獲主。還有一個典型,就是殺死隋煬帝的那位名將宇文化及,兵敗后還想過把皇帝癮,嘆曰:“人生固當死,豈不一日為帝乎!”于是稱帝于魏縣,國號許,年號天壽。不幾天竇建德就“擒化及,檻送襄國(今河北邢臺),與其兩子同時處斬,許亡!
為了“過把皇帝癮”,還有人來個“有條件去拼命爭當,沒條件的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當”,例如,吳三桂、袁世凱之流。
中國皇帝一共有六十多位被殺,占皇帝總數(shù)的15%,而且大多數(shù)直系皇族的最后命運都非常慘,如叛賊“圣武皇帝”安祿山稱帝一年零四天,就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刺殺于床上,血和腸從腹部流出數(shù)斗,安慶緒當即在其床下挖了一個數(shù)尺深坑,用氈子裹著安祿山的尸體,連夜埋在坑中。“順天皇帝”史思明也被其長子史朝義及部將所殺,臨死前還三次大呼史朝義的名字,說:“囚禁我就行了,別招殺父之名!”,眾人不管這些將他綁起來縊死。史朝義在唐軍的追擊下,窘迫自殺。滿門抄斬的,斷子絕孫的,隱姓埋名的,淪落奴仆的也不在少數(shù),可見當皇帝也確確實實是個危險性很高的職業(yè),“過把癮”的代價也不算低廉。
來源:揚子晚報
-----------頂
-----------中國皇帝長壽冠軍是乾隆爺,89歲.晚年神智都昏了,身后還被掘墳盜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