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學子:對初學者對虛寒,陰虛,陽虛等名詞認識問題
一直有看到初學者對于腎虛寒,脾虛胃實,陰虛陽虛等等在概念上不太清晰..
首先,陰陽是個抽象概念,世間上是無純陰純陽的事物,你可以將事物分為陰類陽類,但陽類(或陰類)的事物中,它們自身中并非無陰性(或陽性)的物質(zhì)存在,它們之所以分為陰陽,只是相對來區(qū)分,何者接近陽,何者接近陰。正如太極圖,一片白色中會有一個小黑點,在事物中,我們將其分出陰陽后,因為它本身也存在陰陽共存,所以劃分以后的事物也具有陰陽兩性,只是孰多孰少問題。正如《素問》:陰陽者,數(shù)之可十,推之可百,數(shù)之可千,推之可萬。也就是陰陽無限可分性。
那么何為陰何為陽呢,《素問》: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水火是最能代表陰陽的,過于抽象的就不說了,如果想理解好陰陽,就多想想自然界的水火的性質(zhì)(形態(tài)、溫度、趨勢等等)。
那么虛實又如何呢,虛為不足,實為有余,人人暢曉。但一結(jié)合陰陽估計就有些人會惘了。虛實,是量的問題;陰陽,是質(zhì)的問題。
我建議初學者,先不要去理會正氣邪氣問題,很多初學者將陰陽和正邪一合著思考就會混亂了,把陰陽虛實合起來以后得出的概念清晰了,那所謂虛實的概念就出來了。正邪也不過是陰陽,只不過對人有益為正,對人無益為邪,邪能轉(zhuǎn)歸為正,正也能化而為邪,正邪轉(zhuǎn)化,乃陰陽互為作用的結(jié)果。
還有一個相對絕對問題,陰虛陽實,按正常標準衡量,陰少了,陽正常,但陽相對于陰較多,所以可稱陽實。同樣,陽多了,陰正常,陰相對于陽較少,所以可稱陰虛。
最后就是寒熱,寒熱看上去和陰陽的概念差不多,但陰陽為大,寒熱為小,也就是陰陽囊括了寒熱,中醫(yī)所指的寒熱,除了測量的體溫,還有自身感覺的溫度。也有用來代陰陽而指功能性的,譬如:脾虛寒。脾不足,因而導致寒。
學中醫(yī)是很辛苦的,辛苦的是在于閱讀量,相對現(xiàn)代的人,恐怕很多都做不到了。如果你想學習中醫(yī),先去測試下自己古文,唐宋散文是必通,前秦諸子、秦漢經(jīng)學,也起碼有所涉獵。另外,唯物辨證法也需要去學習一下,這樣就不容易讓中醫(yī)抽象的概念弄迷亂了。
-----------大道至簡,說不清只不過自己沒弄通而已
-----------不在于讀多少書,關(guān)鍵在于用心去體會
-----------帖子不錯,多讀書肯定是必要的,但要是執(zhí)著于名相,那么就變?yōu)楹α恕?br >用心體會是必須的。呵呵。
-----------解釋的好,呵呵,要是都能這樣解釋,那醫(yī)書就好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