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楊叔子快從華中理工大學校長位置上退下來的時候,就開始要求博士生必須會背《老子》和《論語》前七章,不選不背不接受論文答辯。(據(jù)11月16日《現(xiàn)代快報》消息)
楊叔子何許人也?堂堂的中科院院士,機械專家。昨日楊院士在江蘇省科協(xié)等單位舉辦的高端科技報告會上,這位機械專家向大家詮釋了如何把人文與機械糅合在一起。 當記者詢問楊院士,為何要求博士生背《老子》和《論語》時,楊院士可謂一語驚人:"作為高級人才的博士生,應該了解這兩本書,了解以后,對你的人性、理想大有好處。" 國內一直實行文理分科的教學方式,所謂文理兩科涇渭分明,如今楊院士要將似乎"老死不相往來"的兩者糅合起來,其中的奧妙,耐人尋味。 楊院士是過來之來,年高而德重,深思文理兩科相互貫通的必要性,原因就在于事關"人性"和"理想"。 做學問的先要學做人,這是楊院士的第一個理由。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無論是《老子》和《論語》都包含著許多做人、修身、養(yǎng)性的道理。做學問要的是鍥而不舍的精神,兩袖清風的清苦,誨人不倦的師德,擯棄急功近利的浮躁,而這些都可從我們祖先的著作中得到啟示和營養(yǎng)。 做學問的先要樹理想,這是楊院士的第二個理由。理想從何而來?她并非與生俱來,而需后天的不斷培育和養(yǎng)護。孟子說"吾善養(yǎng)浩然之氣",這氣節(jié)、這抱負、這追求都要從歷代仁人志士的遺風余烈中去體會,去深思,去感受,從而樹立遠大理想。學問之人雖說癡迷于學術,但畢竟也是性情中人,也有七情六欲的煩惱,學學《老子》和《論語》可謂是有百利而一弊的事,楊院士豈能不為之鼓與呼? 在當今重理輕文的年代,作為理科泰斗的楊院士卻為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而大聲疾呼,其中的深義值得我們深思。
-----------當記者問他為什么要立這樣一個“規(guī)矩”時,楊叔子說:“那是因為我是中國人!基督教世界,所有的人都讀一本書——《圣經(jīng)》,伊斯蘭世界的人都讀一本書——《古蘭經(jīng)》。中國人應該讀什么書呢?我認為就是兩本,一本《論語》,一本《老子》。作為高級人才的博士生,應該了解這兩本書,了解以后,對你的人性、理想大有好處!
楊叔子院士認為當前科學和人文缺一不可,只有把它們結合起來才能培養(yǎng)全面素質的人。
[
本帖最后由 無動于中 于 2008/11/18 14:12 編輯 m.zxtf.net.cn/yishi/]
-----------這樣的要求出自院士帶的博士生,我們難道自己不應該自責嗎?
-----------支持楊教授的做法。
-----------如果我?guī)W生,再加背幾章
黃帝內經(jīng)-----------呵呵,他是我們的老校長!
-----------呵呵,論語云:"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扣其脛."
-----------我支持楊老,《論語》和《老子》是中國文化的根。
-----------博士再背已經(jīng)遲了,本科就該像考4級那樣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