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一言得土,三言得火,五言得水,七言得金,九言得木。五音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天之五運流轉。
黃帝內經(jīng)里五運配五音,定五音是為了辯九宮八風來推斷疾病。這是最直觀簡便的氣候預測之學。有不少學者以為五運六氣是測氣候的,但是對照氣象資料卻應驗很低于是紛紛否定五運六氣。其實他們根本不明白內經(jīng)的術數(shù)體系。五運六氣是無形之氣,不能直接觀察到,只能通過與之匹配的干支歷法來推算,然后印證人的脈證來辯病,此為陽以相陰,因形察氣也。而真正預測與疾病有關的氣候的是要用五音十二律呂,音律是用來察有形之氣的,《九宮八風》就是建立在辯十二律基礎上辯風來斷一年氣候的。
下面轉摘直言了對古人吹灰候氣的研究資料:
在一塊比較開闊和各個方向都通風的平地上,樹一支測日影的桿子,用來表示季節(jié)和時辰。在同一時刻點,日影特長,是冬天;影子特短,是夏天。影子指向西是上午某時刻、指北是中午某時刻、指東是下午某時刻。根據(jù)日影做好季節(jié)和時辰的記錄。候氣是任何時候都可以做的,但冬至夏至是一年氣候的轉折點,因而特列。這就是史料記載的候氣中的所謂“度晷景”,“冬至景長極,夏至景短極”。
根據(jù)節(jié)氣平均,放好十二律制木管,每只管子都安有可以根據(jù)風向而自動轉動的哨嘴。為了哨嘴能做全圓周轉動,就需要把木管豎立安置,這就是候氣時要用立管方式的技術原因。在閉封條件下,按照記述而適量均勻地放好輕灰。這就是候氣中的所謂“候鐘律”。
有風吹來,發(fā)生揚灰之處即是“駐波”之處,量好駐波點的各個距離、做好記錄。如果沒有揚灰,則做好灰跡記錄。特別要記錄好最短和最長距離的揚灰痕跡或駐波點痕跡,它們表示的是最小和最大風力。注意:一打開閉封,就立即開始觀察記錄第一和及以后的灰動痕跡,不然,風再吹就把灰全吹走、灰動痕跡也沒了。為此,需要多做幾次揚灰觀察,以便獲得最接近實際的平均值。這就是候氣中的所謂“權土炭”。
管子發(fā)音高低不同表示風力風速。根據(jù)聽到的管音風聲,在室內用標準件木管樂器做輪流吹奏,找到跟聽到的管音風聲一致或最接近的樂音。記錄管音風聲和標準樂音的差距;特別是要記錄好最低和最高的主音,它們表示的是最低和最高風速。根據(jù)“五音十二律”和“三分損益法”做好計算和標記,其“十二律”表示的風力風速意義跟如今“十二級”的風力度量意義是一樣的。五音代表五行五季,十二律代表十二級差的風力風速,共有六十種風力觀測,這就是候氣中的“五音生于陰陽,分為十二律,轉生六十,皆所以紀斗氣,效物類也!
做這樣的聽音和音,需要高度專業(yè)的音樂能力和耳朵對音聲的高度專業(yè)敏感,即候氣中的所謂“合八能之士,陳八音,……八能各以候狀聞”。其中“八能之士”并非市面上解釋的神仙“能人”,而是經(jīng)過嚴格專業(yè)訓練的樂師。之所以設八個,是因為古代音樂有標準的八音八器、每個樂師分別掌管一類,--- 這跟如今交響樂團里長笛、單簧管、小號、提琴等等專業(yè)分工的道理一樣。
樂音考察不但包括音調、音程和音量,還包括和聲、音質、噪音或泛音等等的鑒別。這樣嚴格細致的樂音考察,沒有嚴格專業(yè)訓練出來的耳朵是難以做到的。而候氣之風的隨機性非常強,所形成的音聲混有大量的噪音。因此,辨識候氣之音就更需要特別敏感的專業(yè)耳朵。這就是候氣需要“合八能之士,陳八音”的緣故。
所謂“其為氣所動者其灰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是根據(jù)灰動痕跡辨別風及風源的真實性:“灰散”者不是風,更多情況下可能意味著地震,因而不能作為風力風速觀測使用;而“灰聚”者是風所造成,但有人為和自然風的區(qū)別。許多動物能在地震或大風到來之前感到“灰散”和“灰聚”,從而采取避害行動。人做不到那些預感,就需要工具手段做補助,候氣就是其中一個。
要理解這一點,可以做個簡單的比較實驗:
·平板上放些灰塵,抖動木板可造成灰跡呈“散”狀。這很類似地震所造成的地面抖動效力,而這種效力造成的灰跡現(xiàn)象是“散”。
·聲波效應下的灰塵則呈現(xiàn)為有明顯傾向的“聚”狀;譬如,當今不少辦公樓里清潔空氣的“聲波除塵”工具措施所應用的就是聲波可造成微!熬邸睜畹脑。
學究了說,候氣中關于“灰散”和“灰聚”的現(xiàn)象規(guī)律闡述,反映的是中國古代居民的聲學和地震波的觀測水平是足夠高的。后來,張衡完善并利用候氣的這個灰散灰聚的原理方法、發(fā)明制作了“候風地動儀”,乃中國和世界古代科技史上的一大創(chuàng)造。若候氣灰散灰聚原理方法是“偽科學”,那么,如今世界各國搞地震和風力的觀測預測、還有“聲波除灰”工具措施,就都是“偽科學”了。
而所謂“進退于先后五日之中”,就是根據(jù)觀測結果而做出五日內的天氣分析和預報。這跟現(xiàn)代氣象學的道理完全一樣。譬如,雪災后總結經(jīng)驗,國家氣象局有個說明:較有把握的天氣預報大都在五天到七天之內,而這個道理是為混沌學所證實了的。美國政府全國氣象服務中心公告說明,天氣預報時效在五天之內,最多不過十天?纯,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候氣天氣預報的時效范圍很接近今日水平,那還不夠是科學、而是什么“偽科學”么?
把上述各個觀察因素合成,就不但可以用來做天氣預報、而且可以做中長期的氣候氣象預測分析了。譬如,若某地往年夏季總是東南風而風調雨順,是“吉”的兆象,可以做豐收準備了;而本年同一時間的觀察卻顯示西北風大作,那就可能意味著大旱(或大澇),是“兇”的兆象,要做抗災救災準備了。這種風力風速觀測做法,跟當今的天氣預報的道理不是完全一樣的嗎?道理完全一樣,不同的是當代手段更發(fā)達而使分析預報更精確和更準確、地區(qū)和時效的范圍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