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實功曰∶天行時氣感之而發(fā),初起與風寒相類,惟頭面耳項為真。寒熱、體強、頭眩、脈浮緊數(shù)者,為邪在表,宜荊防敗毒散、萬靈丹發(fā)汗;如兩目鼻面漸次傳腫者,乃正陽明受病,其患 腫,發(fā)熱便秘,多熱少寒,口干,脈數(shù)有力,為邪在里,宜五利大黃湯下之。又頭角兩耳前后結腫者,乃手少陽經(jīng)受之,其患耳鳴筋痛,寒熱嘔吐,口苦嗌干,煩躁時甚,當以知母石膏湯、小柴胡湯和之;如兇荒沿門傳染者,普濟消毒散、藿香正氣散以安之。表里俱解,腫尚不消,宜砭去惡血;腫熱甚者,如意金黃散敷之。自后仍不消者,必欲作膿,宜托里消毒散加白芷、皂角針托之;膿穢食嘔者,香砂六君子湯。又有毒中三陽,自頸項以上俱發(fā)腫,光如水色,雙目合縫,唇似豬形,口角流涎,腫痛不消,聲音不出,飲食不入,咽喉腫閉,牙關難開,破流臭水,穢氣連綿不絕者,犯此俱為不治。(《正宗》)
時毒(圖缺)
李東垣曰∶夫時毒者,乃四時邪毒之氣,而感之于人也。其候發(fā)于鼻面、耳項、咽喉,赤腫無頭,或結核有根,令人憎寒壯熱、頭痛、肢體作疼甚者,恍惚不寧,咽喉閉塞,人不識者,將謂傷寒,便服解藥一二日,腫氣增益,方悟始召醫(yī)治。原夫此疾古無方論,世俗通為丹瘤,病家惡言時毒,竊恐傳染。嘗考之與經(jīng)曰∶人身忽經(jīng)變赤,狀如涂丹,謂之丹毒,此風熱惡毒所為,謂之丹瘤,與夫時毒特不同耳。蓋時毒者,感四時不正之氣,初發(fā)狀如傷寒,五七日之間乃能殺人,治之宜精辨之。先診其脈滑數(shù)浮洪,沉緊弦澀,皆其候也。蓋浮數(shù)者,邪氣在表也;沉澀者,邪氣深也。
識的時毒瓦斯實者,攻之下之;有表者發(fā)之;年高氣弱者,連翹湯主之。又于鼻內 通氣散,取十余嚏作效。若 藥無嚏者,不可治之。如出膿血者,治之必愈。如左右看病之人,日日用 藥取嚏,必不傳染。病患每日用嚏藥三五次,以泄熱毒,此治時毒之良法也。經(jīng)三四日不解者,不可大下,猶宜和解之;至七八日,大小便通利,頭面腫起高赤者,可服托里黃 散,宜針鐮砭割出血m.zxtf.net.cn/jianyan/泄其毒瓦斯;十日外不治,自愈也。
此病若五日以前,精神昏亂,咽喉閉塞,語聲不出,頭面大腫,食不知味者,必死之候,治之無功矣。然此疾有陰有陽,可汗可下,切不可但云熱毒只用寒藥混治。(《精義》)
竇漢卿曰∶時毒乃兇荒勞役患之,安里為主,用普濟消毒飲最善。然而此癥有陰有陽,有可汗有可下,若誤認為熱毒而用寒藥,則誤矣。(《全書》)
《心法》曰∶時毒初起狀類傷寒,或兼咽痛,一二日間,發(fā)于腮項頷頤,作腫無頭,漸漸紅赤疼痛,或似結核,方有根漫腫色赤,俱由感冒四時不正邪氣,客于經(jīng)絡釀結而成,非發(fā)于病后之頤毒也。惟在醫(yī)者精察瘡色,辨別虛實,治法須宜疏解,不可驟用寒涼,致毒不得外發(fā),而內攻咽喉者,m.zxtf.net.cn/rencai/則險矣。
加味甘桔湯
甘草 桔梗 荊芥(各三錢) 牛蒡子(炒,二錢) 貝母(一錢五分) 薄荷(五分) 水煎服。
若兩頤腫盛者加丹皮三錢,柴胡一錢五分。
普濟消毒飲 神治天行疫毒、大頭諸病。
牛蒡子(炒) 連翹 桔梗 甘草 板藍根 馬屁勃 橘紅 玄參 柴胡 僵蠶(炒,各二錢)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各五錢) 新升麻(七分) 人參(三錢)
為末。湯調服之或蜜丸嚼化,或有加當歸、川芎。如便閉加酒炒大黃一錢利之,腫熱甚者砭法刺之。一方有薄荷一錢,無人參。
此方黃連、黃芩味苦,瀉心肺熱以為君;橘紅、元參苦寒,生甘草甘寒,瀉火補氣以為臣;連翹、鼠粘、薄荷味苦辛平,板藍根味甘寒,馬屁勃、僵蠶味苦平,散腫消毒以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陽、陽明不得伸之郁氣,桔梗味辛溫為舟楫,不令下行。如是調治,方可保全。
無風寒腮赤腫 安絲魚煨湯吃自消。
敷法 如意金黃散用蔥汁、黃蜜調敷,中留一孔透氣,外用桑皮紙扯碎貼之,如干,紙外以蜜水潤之,自消。
時毒 腮 治風寒郁熱,耳邊腮頤結腫,惡寒發(fā)熱, 赤口干,每年仲春小陽時令,必多此癥。有只腫一邊者,有先腫一邊,一二日又腫一邊,亦有兩邊齊腫者,名曰時毒。更有兩頦硬腫頷下腫者,名曰蛤蟆毒。均宜疏寒散熱,不得驟用寒涼冰伏。
白水煎。二三劑后加貝母、牛蒡子、玄參、銀花、夏枯草、丹皮、山梔、柴胡,按癥加減,七日自消。
頭疼,耳邊發(fā)腫,太陽 腮,俱疼不可忍(周鶴仙)生大黃(一兩) 青木香 姜黃 檳榔(各三錢)
共為細末,醋蜜調敷患處,中留一孔出氣,干則換敷,二三次即愈。
又方 生大黃末蔥汁調敷四圍,中露一頂自消。
又方 醋調鍛石,敷之即消。
又方
共研細末,醋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