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超寰
在中藥的世界里,有幾種藥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對這幾個人名的“人事檔案”進行一番考察,也許會引發(fā)我們的興趣。
徐長卿之名始見于漢《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李時珍曰:“徐長卿,人名也,常以此藥治邪病,人遂以名之!笨梢,這是一位懸壺濟世的郎中。
杜仲之名源于傳說。李時珍曰:“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
思仲、
思仙,皆由此義!币蚍幎玫,可見杜仲是一位修煉者。在fo教和道教中,都有“得道”這一概念。fo教謂修行得道可以成fo,道教謂存神煉氣得道可以成仙或長生。從“思仲、思仙,皆由此義”之句辨之,此君應(yīng)是一位道教徒。
使君子功能驅(qū)蟲。宋《開寶本草》曰:“俗傳潘州郭使君療小兒多是獨用此物,后來醫(yī)家因號為使君子也!贝酸岊H為存疑。首先,潘州姓郭的那位被稱為“使君”。使君,在漢代用于稱呼太守刺史,漢以后專門作為對州郡長官的尊稱!笆咕龔哪蟻,五馬立踟躕!迸f時文人雖多亦儒亦醫(yī),但官至州郡,干部級別那樣高,還會有空閑去做兒科郎中,這頗有點不可思議。其次,在“使君子”之名問世前,后唐侯寧極《藥譜》中此物已有“
史君子”之稱!笆贰焙汀笆埂彪m然讀音相同,但用在藥名中,釋義卻完全不同!笆肪,不過是一位姓史的先生;“使君”,則高官顯位,不是誰都可以隨便稱的。尤其是,“史君子”成名在前,過了不過幾十年,卻變成了“使君子”,且出典還說得有根有據(jù)。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個“潘州郭使君”會不會是“史君”“攀高枝”而演化出來的故事呢?
何首烏之名的傳說源于唐李翱所著《何首烏傳》,謂此藥本名交藤,后順州南河縣一位名叫何首烏的老叟服用后長命百歲且頭發(fā)烏黑,故將此藥更名作何首烏。
如果說上面介紹的那幾位都是無名之輩、無從考據(jù)的話,那么草藥劉
寄奴所引出的這一位可是一個有名有姓、有檔可稽的大人物。據(jù)《南史·宋武帝紀》載,宋高祖劉裕,小名寄奴。微時伐荻新洲,遇一大蛇,射之。明日復(fù)往,聞杵臼聲。尋之,見童子數(shù)人,在林中搗藥。問其故,答曰:我主為劉寄奴所射,今合藥為之敷治。劉裕叱之,童子皆散,乃收藥而返。后每遇金瘡,敷之即愈。人因稱此草為劉寄奴草。平心而論,草藥劉寄奴用于跌打金瘡確有一定療效,但摻雜了“遇一大蛇”之類的故事,則造神和貼金的用意也是顯而易見的。
賴
橘紅為
化橘紅中的珍品,明清兩代歲歲納貢。陳仁山《藥物出產(chǎn)辨》云:化橘紅“產(chǎn)廣東化州,以賴家園為最!币运a(chǎn)道地藥材聞名遐邇而得到以家族姓氏命名中藥名的殊榮,大概只此一家了。廣東賴家園及其后人今猶在,這又是一個有名有姓、有檔可稽的中藥故事。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