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6年,《本草綱目》首次在南京出版,很快傳到日本,以后遍及世界各國,被譽為“東方醫(yī)藥巨典”。
日本:1736年,將《本草綱目》先后翻刻9次,許多學者以此為藍本,寫出了本草著作30多種,對啟迪近代日本藥物學、植物學、化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法國:18世紀,《本草綱目》傳入歐洲,巴黎皇家文庫和柏林普魯士國立圖書館藏有金陵首刊版本。
英國:1920年,英國人木爾斯在朝鮮教學,回國后將《本草綱目》8至37卷、39至52卷全部譯成英文,于1949年我國解放前在北京發(fā)表。
前蘇聯(lián):《本草綱目》被譯成俄文版后,布里施乃德引用此巨著,寫成了《中國植物學》。1952年,前蘇聯(lián)在莫斯科大學建李時珍大
理石塑像,并把他列為世界科學名人。
印度:1985年1月,在印度舉行了國際
藥理學術(shù)會議,印度國家醫(yī)藥學研究機構(gòu)舉辦了一個醫(yī)藥展覽,入口處是大幅李時珍畫像。還有許多中醫(yī)藥展品和各種版本的《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中的動物分類,明顯貫穿著進化論的基本思想。十九世紀,達爾文創(chuàng)建《進化論》學說時,在《物種起源》和《動植物的變異》等書中,十多次引用了李時珍《本草綱目》的內(nèi)容。
(摘編自中國剪報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