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疾病
第一節(jié) 心內(nèi)手術基礎知識
心臟外科歷史
Billroth: A surgeon who tries to suture heart wounds deserves to lose the esteem of his colleagues
心臟外傷
1896年,Ludwig Rehn縫合右心室傷口
二戰(zhàn)時,Dwight Harken,取134個縱隔子彈(55個在心包腔、13個在心腔)無死亡
體外循環(huán)應用前
1912年,Theodore Tuffier指擴狹窄主動脈瓣
1925年,Henry Suttar指擴狹窄二尖瓣
1948年,Charles Bailey(butcher of Hahnemann Hospital)二尖瓣交界分離
1938年,Robert Gross成功結扎PDA, 此后他在主動脈縮窄、主肺動脈窗等疾病率先開展手術
1944年,Clarence Crafoord進行主動脈縮窄手術
體外循環(huán)的發(fā)展
1935年,Alexis Carrel成功氧合、灌注保存器官
1915年,Jay Mclean發(fā)現(xiàn)肝素
1950年左右,Lellihei等進行交叉循環(huán)心臟手術
1950-1952年,Bigelow、Lewis等進行深低溫停循環(huán)動物實驗以及手術
1953年,Gibbon 成功制造人工心肺機,5月6日完成房間隔缺損修補術
1960年,Harken和Starr先后完成主動脈瓣和二尖瓣置換手術
我國心臟外科歷史
1953年,蘇鴻熙低溫停循環(huán)心內(nèi)直視手術
1958年,蘇鴻熙,體外循環(huán)下心內(nèi)直視手術修補ASD
1958年,顧愷時等研制成功國產(chǎn)體外循環(huán)機
1965年,蔡用之,人工二尖瓣置換
1979年,心臟移植,病人存活109天
心臟解剖
1. 四個心腔,兩個間隔
2. 四個瓣膜
3. 四支大血管
4. 冠狀血管系統(tǒng)
5. 心臟傳導系統(tǒng)
體外循環(huán)
1. 血泵(人工心)
2. 氧和器(人工肺)
3. 變溫器
4. 濾器
體外循環(huán)的實施
• 胸骨正中切口
• 肝素化
• 主動脈插管
• 上下腔插管
• 人工心肺機的預充:平衡液、血制品肝素、甘露醇、激素等
• 心內(nèi)吸引
• 左房引流
• 主動脈根部心臟停搏灌注管
• 轉流,降溫,心臟停跳
• 心內(nèi)直視手術
心肌保護
心臟停搏液的組成
• 心停搏液的組成:高鉀
• 低溫或溫血
• 基質(zhì)
• pH值:稍偏堿
• 滲透壓:高滲
• 細胞膜穩(wěn)定劑:普魯卡因、激素
灌注方法:
順行或逆行灌注
撤除體外循環(huán)
1. 心內(nèi)操作完成、切口排氣、主動脈根部插管排氣
2. 開放主動脈阻斷鉗
3. 心臟自動或除顫復跳
4. 開放上下腔靜脈阻斷帶
5. 循環(huán)穩(wěn)定后,逐漸減少體外循環(huán)流量至停機
6. 魚精蛋白中和肝素
7. 拔除心臟各插管
8. 止血,置放心包、縱隔引流,逐層縫合切口
心臟手術后的監(jiān)護
1. 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
2. 呼吸功能:呼吸機的使用、血氣分析
3. 循環(huán)功能:BP、LAP、CVP,肺動脈漂浮導管
4. 腎功能:尿量、肌酐、尿素氮
5. 血液功能:ACT
6. 代謝功能:血氣、電解質(zhì)、體溫
心臟外科必備儀器設備
超聲心動圖機
體外循環(huán)機、ACT機
呼吸機
心電監(jiān)護儀
IABP(主動脈球囊反搏)
左心輔助裝置(LVAD)
漂浮導管
輸液泵
血氣分析儀
其它:變溫毯、除顫器、心電圖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