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Zi su zi
|
維藥名 | 巴蘭古歐如合
|
別名 | 把都魯子《回回藥方三十六卷》,百子加力 巴蘭古、吐胡米 巴蘭古《藥物之園》。
|
考證 | 《藥物之園》載:“紫蘇子,是紫蘇的種子;原植物與羅勒相似,氣味芳香,花白偏藍(lán)色,種子比羅勒子稍大!备鶕(jù)上述維吾爾醫(yī)本草所述藥物特征和實(shí)物對照,與現(xiàn)代維吾爾醫(yī)所用紫蘇子一致。
|
中藥材基原 | 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種子。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紫蘇Perillafrutescens(1.)Britt.var.arguta(Benth.) Hand-Mazz.
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全株具有特殊芳香。莖直立,多分枝,紫色、綠紫色或綠色,鈍四棱形,密被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3~5cm。紫紅色或綠色,被長節(jié)毛;葉片闊卵形、卵狀圓形或卵狀三角形,長4~13cm,寬2.5~10cm,先端漸尖或突尖,有時呈短見狀,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具粗鋸齒,有時鋸齒較深或淺裂,兩面紫色或僅下面紫色,上下兩面均疏生柔毛,沿葉脈處較密,葉下面有細(xì)油腺點(diǎn);側(cè)臥7~8對,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輪傘花序,由2花組成偏向一側(cè)成假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花序密被長柔毛;苞片卵形、卵狀三角形或披針形,全緣,具緣毛,外面有腺點(diǎn),邊緣膜質(zhì);花梗長l~1.5mm,密被柔毛;花萼鐘狀,長約3mm,10脈,外面下部密被長柔毛并有黃色腺點(diǎn),頂端5齒,2唇,上唇寬大,有3齒,下唇有2齒,結(jié)果時增大,基部呈囊狀;花冠唇形,長3~4mm,白色或紫紅色,花冠筒內(nèi)有毛環(huán),外面被柔毛,上唇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圓形,中裂片較大;雄蕊4枚,二強(qiáng),著生于花冠筒內(nèi)中部,幾不伸出花冠外,花藥2室;花盤在前進(jìn)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著生,柱頭2裂。小堅果近球形,灰棕色或褐色,直徑1~1.3mm有網(wǎng)紋,果萼長約10mm;ㄆ6~8月,果期7~9月。
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產(chǎn),主產(chǎn)于湖北、河南、山東、江西、浙江、四川、河北、黑龍江、新疆等地。以湖北產(chǎn)量較大,銷全國,其他各地一般自產(chǎn)自銷。
|
栽培與養(yǎng)殖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在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下生長旺盛,產(chǎn)量較高。以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壤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直播和育苗移栽法。采種時,應(yīng)選留葉片兩面均是紫色的作種。直播法:北方4月中下旬,南方3月下旬播種。條播、穴播均可。條播行距50cm,開0.5~1cm淺溝,每1hm2用種量11.25kg左右,穴括行株距30cm×50cm。育苗移栽法:南方3月,北方4月播種育苗,5月上旬移栽。
田間管理 生長期注意間苗、補(bǔ)苗,每穴留苗2~3株。中耕除草、追肥2~3次,干旱時澆水,雨季則應(yīng)排水。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斑枯病,發(fā)病初期用代森錳鋅70%膠懸劑干粉噴粉防治。銹病發(fā)病初期可噴25%粉銹寧1000倍液防治。蟲害有銀紋夜蛾,可用90%晶體敵百蟲100倍液,亦可用5%西維因粉劑噴粉防治。
|
采收加工 | 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
藥材鑒別 | 小堅果卵圓形或類球形,直徑0.6~2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網(wǎng)狀花紋,基部稍尖,有灰白色點(diǎn)狀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壓碎。種子黃白色,種皮膜質(zhì),子葉2枚,類白色,富有油性。壓碎有香氣,味微辛。
顯微鑒別 果實(shí)橫切面:外果皮被角質(zhì)層。中果皮為2~3列薄壁細(xì)胞,有維管束散在,其內(nèi)為1列色素細(xì)胞,表面觀呈多角形,棕色,其下為1列內(nèi)果皮異形石細(xì)胞,長120~140μm,直徑30~40μm,石細(xì)胞頂端有8~10個往狀突起,外壁有圓鉤狀突起,孔溝細(xì)窄,木化。果皮的內(nèi)表皮細(xì)胞壁微木化,有密集的小單紋孔。種皮外層為1列壁呈條紋或網(wǎng)紋增厚的細(xì)胞,表面觀圓形或橢圓形,前者直徑40~52μm,后者長徑48~80μm,短徑36~48μm,其下為2~3列薄壁細(xì)胞。子葉含油滴。
理化鑒別(l)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20ml,溫浸0.5h后濾過。取乙醚提取液2ml,置玻璃皿上,室溫?fù)]去乙醚,將殘渣與無水硫酸鈉1或2粒直接加熱,產(chǎn)生氣泡共有刺激性特臭的白色氣體(丙烯醛)。
(2)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200g,置沙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3~60℃)加熱回流8h,放冷,回收石油醚得總油。取油2g,加0.5mol/L氫氧化鉀乙醇液80ml,加熱回流lh,冷后回收乙醇,加水100ml,用乙醚振搖除去雜質(zhì)(2ml×4次),水層加6mol/L鹽酸40ml,再用乙醚提。25ml×4次),用水洗除質(zhì)(25ml×4次),加無水硫酸鈉脫水,回收已醚,加2%濃硫酸-甲醇(1:5)3Oml,回流2h,加水6Oml,用石油醚提。25ml×4次),回收石油醚即得脂肪酸甲酯供點(diǎn)樣,取亞麻酸甲酯、亞油酸甲酯、油酸甲酯、棕櫚酸甲酯作對照,點(diǎn)樣于硅膠G-10%硝酸銀(3:10)薄板上,以本展開,用0.2%2′,7′-二氯熒光素乙醇液噴霧,于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顯相同的黃色斑點(diǎn)。
|
化學(xué)成分 | 紫蘇種子含蛋白質(zhì)17%、油51.7%,油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亞麻酸(linolenc acid)56.8%,亞油酸(linoleiacid)17.6%[1]。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一級濕熱,味辛。
|
功效 | 生濕生熱,調(diào)節(jié)異常黑膽質(zhì),補(bǔ)腦補(bǔ)心,爽心悅志,除腸瘍,止腹瀉。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4~5g?扇胩菨{劑、散劑、蜜膏、糖膏等制劑。
|
注意事項 | 對胃有害,矯正藥為白冰糖。
|
代用藥 | 若本品缺貨,可用羅勒子代。
|
附方 | |
制劑 | 合米日 高孜班 巴蘭古 糖膏 牛舌草、紫蘇子、芫荽子、蠶繭剪絲、矢車菊、白檀香挫粉、丁香羅勒各9g,龍涎香1.5g,焦珍珠、麝香各0.75g,冰糖360g。除了麝香、龍涎香、珍珠、冰糖以外的藥物,研成粗粉,浸泡在1000ml水中,過一晝夜,用溫火前至剩下1/3時,過濾去渣,放入冰糖,用溫火煎成黏糖漿。將麝香、龍涎香、珍珠研成細(xì)粉,過羅后加入黏糖漿中攪拌即可。性濕寒。功能滋補(bǔ)心腦,生濕安神。主治干熱性心腦兩虛,如心悸心慌、神經(jīng)衰弱、癲?、昏倒等。內(nèi)服,每日2次,每次飯后1.5g。(《中國醫(yī)學(xué)百科全書·維吾爾醫(yī)學(xué)》方劑部分)
|
參考文獻(xiàn) | 化學(xué)成分 [1]Longvah T,et a1.C A,1992,116:82467h 藥理 [1]Hirose M, et a1. CA, 1990, 113:22533e [2]Shimo Kawa T,et a1.CA,1989,110;38lllq [3]Yamarnoto N,et a1.CA,1988,109:148377t [4]Kerr LA,et a1.Vet Hum Toxicol,1986,28(5):412 |
維藥名出處 | 《藥物之園》
|
參考 |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