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Xuan fu hua
|
苗藥名 | |
苗藥拼音 | |
別名 | 阿扎格,希日-浩寧尼敦-其其格,阿扎格-斯日沼木,吉吉格-希日-明占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歐亞旋覆花、日本旋覆花的頭狀花序。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1.歐亞旅覆花 Inula britanica L.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全體密被細毛及白色綿毛。葉互生,葉片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0cm,寬1.5~2.5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抱莖,全緣或具微鋸齒,下面密被糙伏毛。頭狀花序少數(shù),頂生,呈傘房狀排列,花序直徑3~5cm;花序梗密被白色綿毛或細毛;苞片披針形,被毛;總苞半圓形,直徑13~22mm,總苞片4層,外層線狀披針形,內(nèi)層線形,外面密被白色細毛或綿毛;舌狀花1層,花冠先端3齒裂,基部連合或管狀,雌蕊1;管狀花先端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雄蕊5,雌蕊1。瘦果長方橢圓形,有棱,被白色硬毛,冠毛白色;ㄆ7~10月,果期8~11月。
生于溪溝邊或山野間。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青海、新疆等地。
2.日本旋覆花 Inula japonica Thunb.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莖具縱棱,綠色或微帶紫紅色。葉互生,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窄長橢圓形,長6~10cm,寬1~2.5cm,先端尖,基部稍狹,有時呈圓形小耳半抱莖,全緣或具細鋸齒,上面綠色,疏被糙毛,下面淡綠色,密被糙伏毛。頭狀花序少數(shù)或多數(shù),頂生,呈傘房狀排列,直徑3~4cm;花序梗被白毛;近花序處通常有1披針形的苞片,被柔毛;總苞半圓形,長8~10mm,直徑1~1.8cm,總苞片數(shù)層,外層披針形,內(nèi)層線狀披針形或線形,干膜質(zhì),外面被毛或僅具緣毛;花托微凸;舌狀花1層,黃色,雌性,花冠先端3淺裂,基部兩側(cè)稍連合呈管狀,雌蕊1,子房下位具棱,被白色短硬毛,花柱線形,柱頭2裂;管狀花兩性,位于花序的中央,花冠先端5齒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雄蕊5,聚藥,花絲分離而短,雌蕊1,花柱線形,柱頭2裂。瘦果長橢圓形,被白色硬毛,冠毛白色;ㄆ7~10月,果期8~11月。
生于山坡、路旁、田邊或水旁濕地。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華東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zhì)的砂質(zhì)壤土栽培為宜。重黏土及過干燥地不宜栽培,忌連作。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分株繁殖。種子繁殖:8月果實成熟時,分批采摘,脫粒,曬干。春播3~4月,條播,按行株距30cm×30cm開淺溝,將種子與草木灰拌勻播入為內(nèi),覆土,澆水。經(jīng)2~3星期出苗,每1hm2用種量11.25kg。穴播,按行株距25cm×25cm開穴播種。分株繁殖:3~4月挖掘植株的分蘗苗及根芽,穴栽,每穴可栽分菜苗3株或根芽4~5節(jié),覆土。
田間管理 用種子繁殖待苗高3~6cm時,間苗、補苗。每年5月和7月及雨后要進行中耕除草,并結(jié)合施肥,以入畜糞為主。收割后需進行培土。遇旱季要澆水;雨季注意排水。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多雨季節(jié)注意松土排水。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I00O倍液或用石灰5kg加水100kg澆穴。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來摘即將開放的花序,陰干。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1)旋覆花 花序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1.5cm?偘蛐,總苞片5層,覆瓦狀排列,狹披針形;外層苞片上部葉質(zhì),下部革質(zhì),內(nèi)層苞片干膜質(zhì),較窄。舌狀花1輪,黃色,長約1cm,先端具3齒,多卷曲,常脫落;管狀花多數(shù),棕黃色,長約5mm,先端具5裂片,子房圓柱形,具10條縱棱,棱部被毛。冠毛1輪,22~30條,白色,長4~5mm。氣微,味苦、辛、咸。
(2)歐亞族覆花 花序直徑1~2cm,總苞片4~5層,外層苞片上部葉質(zhì),下部革質(zhì)。舌狀花花冠長1~2cm,寬1~1.5mm。管狀花花冠長4~6mm,冠毛20~25條。
以完整、朵大、色黃、無枝梗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1)旋覆花 ①外層苞片非腺毛多分布于下表面中脈附近及邊緣部分,長200~560μm,由4~8個細胞組成,單列,頂部細胞較長,常斷折。腺毛棒槌狀,長84~100μm,直徑26~33μm,單列或雙列,由5~18個分泌細胞組成,外圍角質(zhì)囊。②舌狀花表皮細胞長多角形或長方形,基部細胞壁厚木化,具橫向裂隙狀單紋孔;腺毛多數(shù)。③柱頭頂端乳突長而尖,長33~40μm,側(cè)面乳突較短;柱頭細胞中含草酸鈣柱晶,花柱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或柱晶,子房非腺毛長78~180μm,多為雙列式三細胞毛,有時其中1列為單細胞,另1列為雙細胞。④冠毛為數(shù)列至30列細胞并生,細胞上端尖而游離,外傾成刺狀。⑤管狀花裂片下表面有少數(shù)腺毛。⑥花粉粒類球形,直徑22~28μm,外層有刺狀突起,具3個萌發(fā)孔。
(2)歐亞旅覆花 ①外層苞片非腺毛密布于葉質(zhì)部中下方,長350~1280μm,腺毛長90~140μm,直徑30~45μm②舌狀花喉部有時可見少數(shù)或多數(shù)非腺毛。③花柱細胞中常見多數(shù)草酸鈣方晶和柱晶。④花粉粒直徑22~33μm。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1,冷浸24h,或于水浴上加熱回流15min,濾過。濾液濃縮至10m1,取lm1,加鎂粉適量,再加濃鹽酸數(shù)滴,加熱5min,顯紅色。(檢查黃酮)
(2)薄層色譜 取本品5g,加石油醚50m1,回流30min,濾過。濾液濃縮至干,殘渣用乙酸乙酯-丙酮(1:1)2ml溶解,取上清液作供試品溶液,以旋覆花內(nèi)酯、旋覆花次內(nèi)酯為對照品溶液,點樣子硅膠H-0.5%CMC板上,用苯-乙酸乙酯(1:2)展開,碘蒸氣熏,供試液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處顯相同斑點。
|
化學(xué)成分 | 歐亞旅覆花含槲皮素(quercetin)[1],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2],大花旋覆花內(nèi)酯(britannilactone)等[3]。日本旋覆花含旅覆花次內(nèi)酯(inulicin)[4]。花尚含槲皮素,檉柳素(tamarlxetin),蒲公英甾醇等[2]。
|
藥理作用 | 1.對呼吸系統(tǒng)的作用 二氧化硫引咳法證明,小鼠腹腔注射旋覆花水煎劑有明顯的鎮(zhèn)咳作用。采用小鼠氣管沖洗酚紅法,腹腔注射水煎劑,呈現(xiàn)顯著祛痰作用[1]。旋覆花黃酮對組胺引起的豚鼠支氣管痙攣性哮喘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對組胺引起的豚鼠離體氣管痙攣亦有對抗作用,但較氨茶堿的作用慢而弱[2]。 2.抗炎作用 腹腔注射旋覆花水煎劑對巴豆油所致小鼠耳部炎癥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但口服未見此作用[1]。 3.抑菌、殺蟲作用 旋覆花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桿菌和福氏痢疾桿菌有明顯抑制作用[3]。歐亞旋覆花內(nèi)酯在體外對陰道滴蟲和溶組織內(nèi)阿米已均有強大的殺原蟲作用[4]。 4.其他作用 小鼠灌服旋覆花熱水提取物對免疫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5]。 5.毒性 旋覆花煎劑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22.5g/kg,死亡前出現(xiàn)興奮、呼吸加快、抽搐、四肢震顫等[3]。 |
性味 | 味微苦,性平。效柔、糙、燥。
1.《金光注釋集》:“味消化后味苦,效輕、柔、糙、燥!
2.《無誤蒙藥鑒》:“味苦。”
|
功效 | 止刺痛,殺黏,燥協(xié)日烏素,愈傷。
|
主治 | 主治黏刺痛,黏熱,炭疽,扭傷,骨折,腦刺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制劑 | |
臨床研究 | |
參考文獻 | 化學(xué)成分
(1)Dombrowicz E,et a1.C A,1969,70:44813s
(2)白乃生,等.中國科學(xué)院上海藥物所研究生畢業(yè)論文,1992.21
(3)周炳南,3rd Sino-French Syrup on the Chemistry of NaturalProducts Shanghai Oct,5~7,1993.13
(4)李廣勛.中藥藥理毒理與臨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2.279
藥理
(1)王建華,等.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zhì)量研究,1990.91
(2)
|
苗藥名出處 |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