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Rou dou kou
|
苗藥名 | |
苗藥拼音 | |
別名 | 那瑪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種子。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
常綠喬木,高可達20m。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5cm,革質(zhì),先端短漸失,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上面淡黃棕色,下面色較深,并有紅棕色的葉脈;葉柄長6~12mm;ù菩郛愔;雄花的總狀花序長1~3cm,著花3~20朵,稀1~2朵,小苞片鱗片狀;花疏生,花被裂片3,黃白色,橢圓形或壺形,長6mm,下垂,外面密被灰褐色絨毛,花藥9~12個,連合成圓柱狀有柄的柱;雌花序較雄花序為長,總梗粗壯,著花1~2朵。果實梨形或近于圓球形,下垂,長3.5~6cm,淡紅色或黃色,成熟后縱裂成2瓣,顯出排紅色假種皮,種子長球形,種皮紅褐色,木質(zhì)。
原產(chǎn)于馬魯吉群島,熱帶地區(qū)廣為栽培。我國臺灣、廣東、云南等地已引種。
|
栽培與養(yǎng)殖 | 生物學特性 喜熱帶和亞熱帶氣候。適宜生長的氣溫25~30℃,抗寒性弱,在6℃時即受寒害。年降雨量應(yīng)在1700~2300mm之間,忌積水。幼齡樹喜陰,成齡樹喜光。以土層深厚、松軟、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shù) 主要采用種子繁殖,留種應(yīng)選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粒大、種仁飽滿、無病蟲害的優(yōu)良母樹上結(jié)的完全成熟自然裂開的果實。隨采隨播,或用濕沙貯藏。種子失水干燥即喪失發(fā)芽力。苗床上土壤要松軟肥沃,行株距10cm×5cm,穴播,種臍向下,保持蔭蔽濕潤,約60d發(fā)芽,至真葉將展出時疏苗移栽。幼樹要蔭蔽,苗高20~30cm時定植。在春季3~4月或秋季8~10月選陰雨天種植,行株距5m×4m,穴深寬各60cm,每穴植苗1株。
田間管理 幼樹生長緩慢,需蔭蔽,可在行間種植高桿綠肥,并勤澆水。由于冠幅大,根系淺,作純林種植時要先種植防風林帶,在臺風頻繁地區(qū)必須進行防風。每年施肥3~4次,以有機肥為主,配合化肥。幼齡期每株追施有機肥5~10kg或素25~50g,冬季施堆肥。以后隨樹齡增加,逐漸加施肥料。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斑點病、疫病,可用波爾液1:1:12O倍液或敵克松500倍液澆灌噴射;銹腐病、菌核病用50%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澆灌病穴。另有立枯病、根腐病等病害。蟲害有蠐螬、地老虎、螻蛄、金針蟲等。
|
采收加工 | 4~6月及11~12月各采1次。早晨摘取成熟果實,剖開果皮,剝?nèi)ゼ俜N皮,再敲脫殼狀的種皮,取出仁用石灰乳浸1d后,緩火熔干。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種子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3cm,寬約1.5cm。表面發(fā)棕色至暗棕色,有網(wǎng)狀溝紋,常被有白色石灰粉。寬端有淺色的圓形隆起(種臍的部位),另一端有暗色下陷處(合點的部位),質(zhì)堅硬,難破碎。碎斷面可見一薄層暗棕色外胚乳向內(nèi)伸入,與類白色內(nèi)胚乳交錯、形成大理石樣紋理。縱切時可見寬端有小形腔隙,內(nèi)藏小型干績的胚。氣強烈芳香,味辛辣、微苦。
以個大、體重、堅實、破開后香氣濃烈者為佳。
顯微鑒別 種仁橫切面:外胚乳分內(nèi)外2層。外層細胞扁平,切向延長,內(nèi)含黃棕色物;內(nèi)層細胞長方形,含紅棕色物質(zhì),伸入于內(nèi)胚乳形成錯入組織,其中常有1個維管束,并有多數(shù)油細胞散在,油細胞直徑42~140μm,內(nèi)含揮發(fā)油液。內(nèi)胚乳細胞多角形,含多量脂肪油,淀粉粒及糊粉粒。內(nèi)胚乳中有含棕色物質(zhì)的細胞散在。
理化鑒別 取藥材粉末2g,加乙醚8m1,振搖,冷浸2h,濾過。取濾液2m1,放入蒸發(fā)皿內(nèi),待乙醚揮散后,加茴香酵的硫酸試劑0.05m1,則顯粉紅色,漸變成紫色。(檢查揮發(fā)油)
|
化學成分 | |
藥理作用 | 1.對胃腸平滑肌的影響 肉豆蔻煎劑對兔離體回腸有輕度興奮作用,使收縮略有加強;高濃度表現(xiàn)短時間興奮隨即轉(zhuǎn)入抑制[1]。 2.中樞抑制作用 肉豆蔻揮發(fā)油可增加雛雞由乙醇引起的睡眠時間。此作用可能與其對單胺氧化酶( MAO)抑制有關(guān)[2]。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等的混合液腹腔注射可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其中甲基丁香油酚的作用較強而毒性較小,給大鼠腹腔注射可產(chǎn)生麻醉作用。腦電圖顯示,產(chǎn)生大量慢波,但并不改變腦內(nèi)多巴胺、去甲際上腺素和5-羥色胺的水平[3]。 3.抗腫瘤作用 肉豆蔻對3-甲基膽蒽烯(MCA)誘發(fā)的小鼠子宮癌有一定抑制作用[4]。另外,本品對二甲基苯并蒽(DMBA)誘發(fā)的小鼠皮膚乳頭狀瘤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5]。 4.抗炎作用 肉豆蔻甲醇提取物對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腫和醋酸誘發(fā)小鼠血管滲出性炎癥均有顯示持久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有效成分是肉豆蔻醚[6]。 5.毒性 貓一次灌服肉豆蔻粉1.9g/kg,可引起半昏迷狀態(tài),并因肝損傷可在24h內(nèi)死亡,毒性成分為肉豆蔻醚[2]。 |
性味 | 味辛,性溫。效膩、重、柔。
《蒙藥學》:“辛、溫、膩、重、柔!
|
功效 | 抑赫依,調(diào)胃火,消食,開胃。
|
主治 | 主治心赫依,心刺痛,譫語,昏厥,心慌,司命赫依病,消化不良等癥。
1.《論說醫(yī)典》:“抑赫依,祛心臟諸癥!
2.《金光注釋集》:“祛心赫依熱!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制劑 | |
臨床研究 | |
參考文獻 | 化學成分
(1)《全國中草藥匯編》編寫組.全國中草藥匯編(下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8.247
(2)郭金圣,等.藥物分析雜志,1985,5(5):258
(3)李廣勛.中藥藥理毒理與臨來天津: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2.332
藥理
(1)王正益.河南醫(yī)藥,1984,4(6):386
(2)Sherry C,et a1.J EthnoPharmaco1,1982,6(1):61
(3)Sell A B,et al Pharmacology,1976,14(4):367
|
苗藥名出處 |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