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跌當端
|
年份 | ndieh dongx dorn
|
別名 | 路邊菊、脾草、馬蘭丹、田邊菊
|
來源 | 菊科植物馬蘭Kalimeris indica (L.)Sob.-Bip.的全草。
|
形態(tài)特征 |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70厘米。單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3~10厘米,寬0.8~5厘米,頂端鈍尖,基部漸狹成柄狀,中部以下的葉邊有鋸齒或淺裂,上部葉小,全緣;ǖ{紫色,黃色;頭狀花序單一頂生,排成疏傘房狀。瘦果扁平,有少量褐色冠毛;ㄆ7~8月,果期9~11月。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山坡、林緣、灌叢中、路旁、田邊。產(chǎn)于廣西各地縣市;分布于全國各省份。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采,洗凈,鮮用或曬干備用。
|
性味 | 味辛、苦,性寒。
|
功效 | 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健脾消食,化痰止咳,利尿,明目。
|
傳統(tǒng)應(yīng)用 | |
用法用量 | 15~6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搗敷。
|
方例 | 1.標蛇痧(1)跌當端(路邊菊)、滅魯(薏苡)根、溫羅敵(大蘆)、八套咪(木賊)鮮各90克,水煎,每天分2次服。服藥前先用瓷針點刺胸前兩側(cè)及背部肩胛處。(2)跌當端(路邊菊)、麻平咪(馬鞭草)、看端咪(三葉人字草)、莫翁樣(地菍)、過墻風(fēng)(臭茉莉)、五指風(fēng)(黃荊)、剎烈便(華澤蘭)、巴拉艾(艾葉)各10克,水煎服。
2.傷寒夾色 跌當端(路邊菊)、同性咪(酢漿草)、唐產(chǎn)咪(雷公根)、金線風(fēng)(粉葉輪環(huán)藤)、雷骨碎(路邊青)、過墻風(fēng)(臭茉莉)、五爪風(fēng)(粗葉榕)、陽龍表(梔子)、茶敬(玉葉金花)、沙烈念(草鞋根)各10克,水煎服,并用水煎洗身。用藥前先用燈草火炙尾椎處環(huán)狀紅線(因病呈現(xiàn)未連結(jié)的環(huán)狀)兩端。
3.小兒驚風(fēng) 跌當端(路邊菊)、勤人旁(金銀花)、能禿咪(車前草)、八套咪(木賊)各60克,水煎取汁少許內(nèi)服,余洗身。
|
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生物堿,固醇,揮發(fā)油。
|
藥理 | |
化學(xué)成分參考文獻 | |
藥理參考文獻 | [1]金傳隆等:《中藥辭海)(第一卷),第1版,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3:642。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x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