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2,16(1):35
|
劑型 |
|
藥物組成 |
石菖蒲30g,遠志20g,制南星30g,半夏曲30g,神曲50g,僵蠶100g,天竺黃25g,蜈蚣10條(焙),地龍干(焙)50g,茯苓100g,枳實30g,川貝20g,浙貝20g,陳皮20g,丹參50g,琥珀末50g,水牛角(挫極細末)250g。
|
加減 |
風痰久蘊兼痰火者,癥見口干,微煩,舌質偏紅苔黃加山梔仁70g,
|
功效 |
|
主治 |
癲癇
|
制備方法 |
用抗癇面餅,上料研成極細末與面粉750拌勻加清水成面團,成人量分成60等份,兒童量分成90等份,搟成厚如紙板樣園形面餅,在熱鍋上烘干,以面粉熟為度,表皮呈微黃色。不得油煎或油炸,不得烘焦。待藥餅涼透收藏餅干盒或塑料袋中備服。
|
用法用量 |
每日早、晚空腹服1個面餅,30日服1料,可連續(xù)服數料。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泉州衛(wèi)校莊振裕,觀察了抗癇面餅治療風痰閉阻型癲癇的臨床療效。診斷標準:依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中癇病的診斷依據。突然昏仆,口吐涎沫,神志不清,或發(fā)異樣叫聲,四肢抽搐,兩目上視,或神志恍惚,無意識動作,伸舌咂嘴,吞咽咀嚼,撫摸衣扣等,苔白厚膩或濁,脈滑。發(fā)作后見胸悶,頭昏,肢乏,思睡。服藥時以竹瀝汁1支送服。療效標準:治愈:服藥期間發(fā)作逐漸停止,1年以上不發(fā)作者。好轉:服藥期間1年內,發(fā)作時癥狀較前減輕,發(fā)作次數明顯減少,間歇期延長。未愈:服4料藥后,頻繁發(fā)作者。結果:本組21例,治愈7例,好轉9例,未愈5例(創(chuàng)傷性癲癇3例)。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