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醫(yī)藥研究1992,(3):5l |
劑型 | 散劑 |
藥物組成 | 黃芪20g,黨參15g,白芍12g,良姜10g,百合15g,制香附12g,元胡9g,川楝子12g,五靈脂12g,砂仁10g,丹參10g,白及10g,烏賊骨30g,甘松15g,炙甘草10g,雞內金10g,烏藥10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
制備方法 | 將生藥提純,加賦型劑烘干磨成粉末。 |
用法用量 | 每次10g,日3次飯前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73例,其中胃潰瘍18例,十二指腸潰瘍52例,復合潰瘍3例,合并胃竇炎者7例,慢性胃炎21例,胃下垂4例,入院大便潛血陽性(38例);男68例,女5例,男女比13.6:1,年齡最大63歲,最小21歲,其中21-30歲11例,31-40歲26例,41-50歲32例,51-63歲4例,發(fā)病率以30-50歲最高;病程1年以下7例,1-5年27例,6-10年31例,11-15年5例,15年以上3例。療效標準:①臨床治愈:主要癥狀消失,X線鋇劑造影龕影消失,出血者大便潛血轉陰;②好轉:臨床主要癥狀明顯減輕或好轉,X線鋇劑造影龕影縮小或間接征象減輕;③無效:臨床主要癥狀仍然存在,X線鋇劑造影龕影和間接征象無變化或加重惡化。本組73例中,總有效率為90.8%,治愈率為39.7%,無效率為8.2%。從分類比較中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治愈率稍較其它為高。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