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雪花皮、雪花構(gòu)、小拘皮、一朵云、空花構(gòu)、細葉密、雞蛋樹皮、麻皮樹、小黑構(gòu)、大八爪金龍、山辣子皮、開花矮陀陀、臭皮。 |
漢語拼音 | ruan pi shu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瑞香科植物白瑞香的根皮、莖皮或全株。 |
動植物形態(tài) | 白瑞香 常綠灌木,高1-1.5m,稀達4m。枝灰色至灰褐色,稀淡紫褐色,無毛。葉互生,紙質(zhì);長圓形至披針形,偶有長圓狀倒披針形,長6-16cm,寬1.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均無毛;ò咨,無芳香,數(shù)朵集生枝頂,近于頭狀,苞片外側(cè)有絹狀毛;總花梗短,密被短柔毛;花被筒狀,長約16mm,被淡黃色短柔毛,裂片4,卵形或長圓形,長約5mm;雄蕊8,2輪排列,分別著生花被筒上部及中部;花盤環(huán)狀,邊緣波狀;子房長圓狀,長3-4mm,無毛。核果卵狀球形。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中低山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溫和涼爽氣候。生于海拔400-1000m的山區(qū)山坡上。引種在低海拔地區(qū)栽培,生長緩慢,稍耐旱,忌積水。喜生長在石礫土上,以排水良好、疏松、腐殖質(zhì)豐富的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選擇半陰半陽的環(huán)境育苗,隨采隨播。條播,按行距25cm開橫溝,溝深3cm,按株距3cm下種1粒,覆土2cm,播后澆水保濕。當苗高15-20cm時定植,按行株距35cm×35cm開穴,每穴栽1株。 田間管理 定植后,第1年中耕除草3-4次,肥料以人糞尿或氮肥為主。第2年之后,每年中耕除草2-3次,除追施氮肥外,適當增施磷鉀肥。冬季適當修剪過長的側(cè)枝、密枝或下垂枝。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挖取全株,分別剝?nèi)「ず颓o皮,洗凈,曬干。冬季采收花,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花外面墨綠色,內(nèi)面淺黃色,多枯萎破碎,通常數(shù)花成頂生頭狀花序,具總苞;苞片邊緣有睫毛,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花被筒狀,無毛,裂片4,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鈍,環(huán)狀花盤邊緣有不規(guī)則淺裂。核果卵狀,表皮顯棕紅色,表面皺縮,柄有毛。直徑約1.5cm,長約1-2mm。果實頂端有棕色或棕黃色未脫落的花萼,或有脫落痕。果皮不易破碎。 |
中藥化學成分 | 根含有瑞香因子(daphnefactor)P1、P2,瑞香素(daphnetin),瑞香素-8-β-葡萄糖甙(daphnetin-8-β-gluco-side)。 地上部分含有蒲公英賽酮(taraxerone),蒲公英賽醇(taraxe-rol),蒲公英賽醇乙酸酯(taraxerol acetate),蒲公英賽酸(taraxericacid),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以上4種為三萜類成分,另含黃酮類成分芫花素(genkwanin),香豆精類化合物瑞香素。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辛;微溫;有小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止痛;活血調(diào)經(jīng) |
功效分類 | 祛風止痛藥;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
主治 | 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疔瘡癤腫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6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Daphne papyracea Wall.ex Steud. |
科屬分類 | 瑞香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