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橙、黃橙、金橙、金球、鵠殼。 |
漢語拼音 | chen zi |
英文名 | fruit of Fragrant citrus |
藥材基原 | 為蕓香科植物香橙的果實。 |
動植物形態(tài) | 香橙 常綠小喬木,高可達6m。枝細而短,有棘刺。葉互生,單身更葉;葉柄長1-2.5 cm,有闊翼;葉片長卵形或橢圓形,長3-6cm,寬1.5-3.5cm,無端漸尖微凹,基部圓形或圓楔形,全緣或有波狀齒,表面綠色,背面黃綠色,側(cè)脈密。花白色,單生或簇生于葉腋;萼片5,裂片三角形;花瓣5,倒卵狀長橢圓形;雄蕊14-22,基部連合;花柱短于雄蕊,柱頭長圓形。果實扁圓形,橫徑5-6cm,果皮多皺,油胞凹入,瓤囊9-11瓣,排列不整齊,味 極酸。種子20-25顆,長約1.4cm,淺棕色,多胚,子葉白色;ㄆ5月,果熟期10月下旬。 |
資源分布 | 陜西、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有栽培。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1.氣候土壤:喜愛溫暖環(huán)境,不耐寒。 2.種植:春、秋播種;覆土繁殖。日噴水,30天生根,生根2周后可移栽。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鮮用或低溫冷藏,亦可風干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橙子含橙皮甙(hesperidin)、枸櫞酸(citr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糖類,果膠 (pectin)和維生素等;又含揮發(fā)油,其主要成分為牻牛兒醛(geranial),檸檬烯(limonene)等;橙子油含匙葉桉油烯醇(spathulenol);橙子還含檸檬苦素(limonin),鬧米林(nomilin),去乙酰 鬧米林(deacetyl nomilin),宜昌橙素(ichangin),鬧米林酸(nomilinic acid),去乙酸鬧米林酸(deacetylnomilinic acid),異檸檬內(nèi)酯酸(isolimonic acid),異黃柏酮酸(isoobacunoic acid)及脂類(lipid)。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凈劑:除去橙蒂和葉。切制:除去雜質(zhì)及泥土。橙餅泡制:擇半黃無傷橙子,將小刀劃成棱,入凈水去酸澀水。擠去核,再浸一、二日入鍋內(nèi)清水煮 ,約有八分爛,拌上白糖。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1.配半夏:辛溫潤燥。 2.配山楂:消食化積。 3.配桔梗:宣肺止咳去痰。 |
藥性 | 酸;涼 |
歸經(jīng) | 肺;肝;胃經(jīng) |
功效 | 降逆各胃;理毛寬胸;消癭;醒酒;解魚蟹毒 |
功效分類 | 理氣藥 |
主治 | 惡心嘔吐;胸悶腹脹;癭瘤;醉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適量,生食;或煎湯;或鹽腌、蜜制;或制餅。 |
用藥禁忌 | 1.《開寶本草》不可多食,傷肝氣。 2.《本經(jīng)逢原》瘧寒熱禁食。 3.《綱目拾遺》氣虛瘰疬者勿服。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治痔瘡腫痛:隔年風干橙子,桶內(nèi)燒煙熏之。(《醫(yī)方摘要》)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食性本草》。 1.《開寶本草》:橙樹,亦似橘樹而葉大,其形圓,大于橘而香,皮厚而皺, 八月熟。 2.《本草綱目》:橙,產(chǎn)南土。其實似柚而香,葉有兩刻缺如兩段,亦有一種氣臭者 。柚乃柑屬之大者,早黃難留,橙乃橙屬之大者,晚熟耐久,皆有大小十二種。 3.《同壽錄》制橙餅法方。擇半黃無傷損橙子(太青者性硬難酥),將小刀劃成 棱,入凈水浸去酸澀水一至二天,每日換水,待軟取起,擠去核,再浸一至二天,取起。將簪腳插入每縫,觸碎內(nèi)瓤,然后入鍋,用清水煮之,勿令焦,約有七,八分爛,取出。拌上潔白糖,須乘熱即拌,即日曬之,待糖吃進,再摻再曬,令糖吃足,將干糖再塞入橙肚內(nèi),略壓扁,入瓶貯用。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itrus junos Tanaka |
科屬分類 | 蕓香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