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yang ru |
英文名 | Goat or Sheep Mild |
藥材基原 | 為?苿游山羊或綿羊的乳汁。 |
動植物形態(tài) | 1.山羊,體長1-1.2cm,體重10-35kg。頭長,頸短,耳大,吻狹長。雌雄額部均有角1對,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彎,角質(zhì)中空,表面有環(huán)紋或前面呈瘤狀。雄者頜下有總狀長須。四肢細(xì),尾短,不甚不垂。全體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雜等多種。 2.綿羊,綿羊?yàn)槿藗冚^早馴養(yǎng)的家畜;w重隨品種而不同,最小不過20kg,最大可達(dá)150-200kg。外形特征亦有多樣。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無角;有的僅雄性有角。角形與羊尾也因種而有差異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種者,具有兩層:外層為粗毛可蔽雨水,內(nèi)層為纖細(xì)的絨毛,藉以保溫。但改良品種僅存內(nèi)層的絨毛。前后肢兩趾間具有一腺體,開口于前部。具有淚腺。 |
資源分布 | 1.分布于全國各地。 2.分布幾遍全國,以北部和西北地區(qū)為多。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1.為飼養(yǎng)家畜之一,口種頗多。 2.為飼養(yǎng)家畜之一,品種多達(dá)300余種。群居動物,以草類粉良。怕熱不怕冷。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取乳羊的乳汁,消毒后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山羊或綿羊的乳汁,每100g約含水分87g,蛋白質(zhì)3.8g,脂肪4.1g,碳水化物5g,灰分0.9g,鈣140mg,磷106mg,鐵0.1mg,硫胺素(thiamin)0.05mg,核黃素(riboflavine)0.13mg,煙酸(nicotinic acid)0.3mg,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1mg,維生素(vitamine)A80u。與牛乳比較,山羊乳較富于脂肪及蛋白質(zhì),而綿羊乳更高。山羊、綿羊乳脂肪的脂肪酸,飽和者皆以棕櫚酸(palmitic acid)為最多,但山羊比綿羊含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癸酸(capric acid)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皆以油酸(myristic acid)為主,也含少量十二碳烯酸(dodecenoic acid),十四碳烯酸(tetradecenic acid),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 acid)等。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山羊乳具有促進(jìn)細(xì)胞生長的作用。在小鼠乳腺上皮細(xì)胞的培養(yǎng)基中加入5%的山羊乳,3H-TdR的攝入量增加9.6倍,為加入2%胎牛血清活性的42%,而牛乳無此作用。山羊乳經(jīng)加熱處理后,促細(xì)胞生長作用季低。抗小鼠EGF抗體可使山羊乳的促細(xì)胞生長作用降低4%,抗人IGF-I抗體沒有影響。有證據(jù)表明山羊乳的細(xì)胞生長促進(jìn)因子為EGF,但其結(jié)構(gòu)與人或小鼠的EGF可能不同。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性微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補(bǔ)虛;潤燥;和胃;解毒 |
功效分類 | 補(bǔ)益藥;消食藥 |
主治 | 虛勞贏瘦;消渴;心痛;反胃嘔逆;口瘡;漆瘡;蜘蛛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沸或生飲,250-500ml。外用:適量,涂敷。 |
用藥禁忌 | 1.《千金·食治》:“令人熱中! 2.《日珠本草》:“綿羊奶,不利氣喘和蟲病!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別錄》:補(bǔ)虛冷虛乏。 2.《藥性論》:潤心肺,治消渴。 3.《孟詵》:治卒心痛,可溫服之。 4.《食療本草》:補(bǔ)肺、腎氣,和小腸,亦主消渴,治虛勞,益精氣。 5.《日華子本草》:利大腸,(治)小兒驚癎疾。 6.《綱目》:治大人干嘔及反胃,小兒噦啘及舌腫,并時時溫服之。 |
考證 | 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毒V目》:羊乳,白牝者佳。丹溪言反胃人宜時時飲之,取其開胃脘、大腸之燥也。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Lac caprae seu ov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1.Capra hircus Linnaeus 2.Ovis aries Linnaeus |
科屬分類 | 牛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