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跳皮樹
|
漢語拼音 |
xiu mao bai qiang ga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木犀科植物銹毛樣的樹皮。
|
動植物形態(tài) |
落葉喬木,高約15m樹皮灰白色。芽裸露,密被銹色糠秕狀腺毛。幼枝稍扁,密被銹色茸毛,后漸禿凈,小枝近四棱形,皮孔細(xì)小.稀疏散生,呈褐色點狀凸起。葉軸上面具淺溝,被銹色茸毛;小葉9-15枚,革質(zhì),橢圓形至披針狀橢圓形,長4-6cm,寬1-2.5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楔形至闊楔形,邊緣略反卷,兩面散生糠秕狀毛或禿凈,下面脈上常被白色柔毛和黃色絨毛,脈上與葉緣尤密;小葉近無柄。圓錐花序生于當(dāng)年生枝端或上部葉腋;苞片披針形,長2-6mm;花梗細(xì),長約3mm,與苞片均被黃色茸毛;花萼杯狀,長約lmm,先端截平或淺裂而呈闊三角形,微被毛;花冠白色,裂片線形,長約3mm;兩性花具雄蕊2,與花冠等長;雌蕊長約1mm,柱頭棍棒狀,2淺裂。翅果線狀匙形,翅甚扁平,下延至堅果中部以下;ㄆ6-7月,果期6-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及西藏南部。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次生雜木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樹皮呈板塊狀,厚約3mm。外表面灰白色,呈魚鱗狀開裂;內(nèi)表面灰棕色,光滑。質(zhì)硬而脆,斷面纖維性。氣微,味苦。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澀;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消炎;驅(qū)蛔
|
功效分類 |
消炎藥;驅(qū)蛔藥
|
主治 |
腹瀉;痢疾;蛔蟲癥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或研末,1.5-3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Cortex Fraxini Ferrugine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Fraxinus ferruginea Lingelsh
|
科屬分類 |
木犀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