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觀音竹、鐵扭邊、上石百竹、飛天蜈蚣、蜈蚣竹、扁 竹花、斬蛇劍、雞爪蜈蚣、蜈蚣 草、扁竹、對節(jié)草、竹節(jié)山草、百腳山草、大本飛天蜈蚣、斑竹相 似、寒忌竹、鵝江草 |
漢語拼音 | zhu jie li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蓼科植物竹節(jié)蓼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l-3m。莖基部圓柱形,木質(zhì)化,上部枝扁平,呈帶狀,寬7-12mm,深綠色,具光澤,有明顯的細(xì)線條,節(jié)處略收縮。葉互生,多生于新枝上;無柄;托葉鞘退化成線狀,分枝基部較寬,先端銳尖;葉片菱狀卵形,長4-20mm,寬2- 10m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在近基部有一對鋸齒。花小,兩性,簇生于節(jié)上,具纖細(xì)柄;苞片膜質(zhì),淡黃棕色;花被5深裂,淡綠色,后變紅;雄蕊6-7,花絲扁,花藥白色,比花被短;雌蕊1,花柱短,3枚,柱頭分叉。瘦果三角形,平滑,包于肉質(zhì)紫紅色或淡紫色的花被內(nèi),呈漿果狀;ㄆ9-10月,果期10-11月。 |
資源分布 | 原產(chǎn)南太平洋所羅門群島。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多栽于庭園。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栽培要點(diǎn)]喜溫暖、濕潤及通風(fēng)良好的環(huán)境,不耐寒。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最為適宜。扦插或播種繁殖。春季4月進(jìn)行。生長期間應(yīng)施肥、澆水、修剪、設(shè)支架。冬季溫室越冬,最低溫度不得低于8℃。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取,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帶葉莖校平滑無毛。枝扁平,寬7-12mm,節(jié)明顯,節(jié)間長l-2cm,表面有細(xì)密平行條紋,淺綠色或褐綠色,質(zhì)柔韌。葉片菱狀卵形,長0.4-2cm,寬0.2- 1c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全緣;葉柄極短;托葉鞘退化為一 橫線條紋。氣微,味微澀。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淡;性平 |
歸經(jīng) | 肝;肺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去瘀消腫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祛瘀藥 |
主治 | 癰疽腫毒;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場,15-30g,鮮品60~120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廣西中藥志》:拔毒消腫。治毒蛇及蜈蚣咬。 2.《泉州本草》:清熱解毒,退癀消腫,行血去瘀,生新止痛。治癰疽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
考證 | 出自《廣西中藥志》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Homalocladii Platycladi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Homalocadium platycladum(F.Muell. Ex Hook.)L.H. Bailey [Coccoloba platyclada F.Muell.ex Hook.] |
科屬分類 | 蓼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