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na hu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蕁麻科植物海南冷水花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直立草本,高30-45cm。莖具棱,被緊貼的短柔毛。葉對生;葉柄在每對對生葉等長,長1-3.5cm,有條紋;托葉三角形,長約lmm,宿存;葉干后淡綠色;葉片卵形,長4-16cm,寬3-8cm,先端短漸尖,有伸長的尖頭,基部圓形,邊緣有淺鋸齒,鋸齒向上,兩面均無毛,有稠密的鐘乳體,鐘乳體長線狀,分布均勻,有時彼此重疊;葉脈為三出脈,兩側(cè)基出脈達時片先端,支脈平行,直角開展,網(wǎng)脈不明顯。雌雄異株;雄花序疏散,長2-3cm,有纖弱的總花梗;雌花序未見;雄花萼裂4枚,卵形,長約lmm,先端有龍骨狀的角突,背部被貼伏的柔毛或粗毛;雄蕊4,花藥有橫向紫色條紋;ㄆ8-10月,果期11月至翌年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溪邊濕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苦;辛;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解毒消腫 |
功效分類 | 解毒消腫藥 |
主治 | 疔瘡癰腫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ilea tsiangiana Metc. |
科屬分類 | 蕁麻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