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張麻、止血草 |
漢語拼音 | chong yi ca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蕁麻科植物微柱麻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達60cm。莖直立或漸升,粗達2mm,不分枝或分枝。葉對生;葉柄長05-1.5cm;托葉斜三角形,長3-6mm,常包著團傘花序;葉片卵形、菱狀卵形或近菱形,長2-5cm,寬1-2.5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鋸齒,兩面疏生短毛;基生脈3條。團傘花序單性,腋生。雄花簇生于雌花簇之上;雄花直徑約1.2mm;花被片4,基部合生,先端尾狀漸尖,在頂部之下具短角;雄蕊4;雌花花被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有短毛,睫毛狀。瘦果小,狹倒卵形,長不到1mm,宿存柱頭卵形;宿存花被管狀,被短毛;ㄆ4-7月,果期8-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000-2400m的山地林下或溝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酸;苦;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止血生;除濕止痢 |
功效分類 | 止血生肌藥;除濕止痢藥 |
主治 | 外傷出血;痢疾;胃腹疼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20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hamabainia cuspidata Wight |
科屬分類 | 蕁麻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