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苧麻花
|
漢語拼音 |
zhu hua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蕁麻科植物苧麻的花。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半灌木,高1-2m。莖直立,圓柱形,多分枝,青褐色,密生粗長毛。葉互生;葉柄長2-11cm;托葉2,分離,早落;葉片寬卵形或卵形,長7-15cm,寬6-12cm,先端漸尖或近尾狀,基部寬楔形或截形,邊緣密生齒牙,上面綠色,粗糙,并散生疏毛,下面密生交織的白色柔毛,基出脈3條。花單性,雌雄通常同株;花序呈圓錐狀,腋生,長5-10cm,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雄花小,無花梗,黃白色,花被片4,雄蕊4,有退化雌蕊;雌花淡綠色,簇球形,直徑約2mm,花被管狀,宿存,花柱1。瘦果小,橢圓形,密生短毛,為宿存花被包裹,內(nèi)有種子1顆;ㄆ9月,果期10月。
|
資源分布 |
在我國河南、山東及陜西以南各地廣為栽培,也有野生。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季花盛期采收,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雄花序?yàn)閳A錐花序,多干縮成條狀,花小,淡黃色,花被片4,雄蕊4;雌花序簇成球形,淡綠黃色,花小,花被片4,緊抱子房,花柱1。質(zhì)地柔軟。氣微香,味微辛、微苦。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心除煩;涼血透疹
|
功效分類 |
清心除煩藥;涼血透疹藥
|
主治 |
心煩失眠;口舌生瘡;麻疹透發(fā)不暢;風(fēng)疹瘙癢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los Boehmeri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oehmeria nivea(L.)Gaud.[Urtica nivea L.]
|
科屬分類 |
蕁麻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