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niu wei pao |
英文名 | Leaf or root of Yichang Raspberry |
藥材基原 | 為薔薇科植物宜昌懸鉤子的根或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宜昌懸鉤子 攀援或匍匐灌木,高達3m。莖細長,具有柄腺毛和散生小鉤狀皮刺。單葉,近革質(zhì);葉柄長2-4cm,常疏生腺毛或短小皮刺;托葉鉆形或線狀披針形,全緣;葉片卵狀披針形,長8-15cm,寬4-7cm,先端漸尖,基部深心形,邊緣疏生具凸頭小鋸齒,兩面無毛,下面沿中脈疏生小皮刺。頂生細圓錐花序,長15-25cm,腋生花序有時形似總狀;花白色,直徑6-8mm;花梗短,疏生柔毛和腺毛;萼片卵形,先端鉆狀,全緣,內(nèi)外兩面有柔毛;花時直立,果時反折。聚合果球形,直徑5-7mm,紅色,只有10多個小核果;ㄆ7-8月,果期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陜西、甘肅、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500m的山坡、山谷疏密林中或灌叢內(nèi)。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根,秋、冬季采挖,洗凈,曬干。葉,夏季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酸、澀;平 |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
功效 | 收斂止血,通經(jīng)利尿,解毒斂瘡 |
功效分類 | 收澀藥;止血藥;解毒藥 |
主治 | 吐血,衄血,痔瘡,尿血,血崩,痛經(jīng),小便短澀,濕熱瘡毒,黃水瘡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四川常用中草藥》:收斂,止血,解毒。根:通經(jīng)散瘀。治吐血,痔瘡出血。葉:治黃水瘡,濕熱瘡毒。 2.《廣西藥植名錄》:根:止痛,利尿,殺蟲。 |
考證 |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Rubus ichangensis Hemsl.et O. Kuntze |
科屬分類 | 薔薇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