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niu dan shen
|
英文名 |
Yunnan Hemipilia
|
藥材基原 |
為蘭科植物滇舌喙蘭的塊莖。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滇舌喙蘭,陸生植物,高13-17cm。塊莖長橢圓形。莖近基部具1葉,葉片心臟形、寬卵形或闊心臟形,長2.5-4.5cm,寬約3-6cm,先端短尖或鈍,基部心臟形,抱莖?偁罨ㄐ蜷L5-13cm,常具8-10朵花;花苞片披針形,短于子房;花紅色或紫紅色;中萼片舟狀,卵形,長約6mm,寬約3mm,具短尖或鈍,5脈;側(cè)萼片斜卵形,長6.5mm,寬4mm,先端鈍,5脈;花瓣卵狀三角形,較萼片短,5脈;唇瓣與側(cè)萼片等長,3深裂或3淺裂,在基部近距口處具2枚胼胝體;中裂片與側(cè)裂片的形狀和大小變化很大,中裂片常長橢圓形,先端和邊緣具不整齊的齒;距長約12mm,近圓柱形,基部寬,先端鈍。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臺(tái)灣、四川、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300-3500m的山坡或山谷旁。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夏季采挖,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淡;平
|
歸經(jīng) |
腎經(jīng)
|
功效 |
補(bǔ)腎;利尿
|
功效分類 |
補(bǔ)腎藥;滲濕利尿藥
|
主治 |
腎炎水腫;淋證;腎虛腰膝酸軟;疝氣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根:有補(bǔ)腎利尿的功能。用于疝氣、淋癥、腎臟病。
|
考證 |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Hemipilia yunnanensis (Finet. ) Schltr.[H.cordifolia Lindl.var.yunnanensis Finet;H.cruciata Finet]
|
科屬分類 |
蘭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