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大葉寮刁竹、草姜、山荸薺 |
漢語拼音 | chang gan lan |
英文名 | Herb of Chinese Arundina |
藥材基原 | 為蘭科植物竹葉蘭的全草和根狀莖。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竹葉蘭,陸生植物,高30-100cm。根莖稍膨大,稍木質(zhì)化。莖直立,圓柱形。葉互生,禾葉狀,質(zhì)堅(jiān)韌;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20cm,寬8-15mm,先端漸尖,基部呈鞘狀抱莖,近基部具關(guān)節(jié);葉脈在兩面均凸起?偁罨ㄐ蝽斏,長2.5-10cm,具2-12朵花;花苞片鱗片狀,長約5mm,凹陷,先端漸尖或急尖;花大,直徑約5cm,粉紅色;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5-3.2cm,寬約1cm,分離,先端漸尖或急尖,中萼片稍寬;花瓣卵狀長圓形,長約3.5cm,寬1.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唇瓣長約4cm,先端3裂,中裂片較大,有缺刻,唇盤上具3-5條褶片,基部無距之;合蕊柱細(xì)長,稍弓彎,兩側(cè)有狹翅;花粉塊8,粘成2群,有花粉塊柄。蒺果長約4cm;ㄆ9-10月,果期10-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700m的山坡林緣草叢中或茅草山、河邊雜草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全年均可采,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花和莖含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和谷甾醇(sitosterol)。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微寒 |
歸經(jīng) | 肝;腎;膀胱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祛風(fēng)利濕 |
功效分類 | 清熱燥濕藥;止痛藥 |
主治 | 熱淋;黃疸;水腫;腳氣浮腫;疝氣腹痛;風(fēng)濕痹痛;毒蛇咬傷;瘡癰腫毒;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祛風(fēng)濕,消炎,利尿。治風(fēng)濕性腰腿痛,胃痛,尿路感染,腳氣水腫,食物中毒。 2.《廣西藥植名錄》:止痛,散瘀,利水。治痧氣,積熱,浮腫,腹痛,疳積,黃疸,肺結(jié)核,精神病,風(fēng)濕骨痛,刀傷出血,蛇傷。 |
考證 |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Arundinae Chinensis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Arundina graminifolia(D.Don)Hochr.[Bletia graminifolia D.Don;Arundina chinensis Bl.] |
科屬分類 | 蘭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